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眼于试点两年后正式实施但相关法律、司法解释尚未细化具体规定的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以诉权性质为视角,探讨检察机关环境行政公益诉权的理论本质,比较其与法律监督权的关系、与其他诉讼主体诉权性质的差异,并与行政机关内部监督进行对比,厘清该制度涉及的理论冲突;对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立法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现状进行考察,总结出检察机关的诉权性质尚未明确、试点期间案件数量分布异常、对规范性文件游离于起诉范围之外、诉前程序空有形式、诉讼启动机制缺乏公众参与、检察机关调查取证存在实践障碍、环境行政与民事公益诉讼之间有时难以明确划分七大问题;并从检察机关的诉讼权利义务缺少法律依据、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推动仰赖行政压力、缺少完善的配套规则、起诉标准尚未明确四个角度入手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明确“公益诉讼起诉人”角色及权利义务、扩大起诉范围、进一步规范诉前程序运行机制、完善环境司法多主体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建立起诉常态化机制、建立环境行政与民事公益诉讼之间的衔接与并案审理机制、区分检察机关提起上诉与抗诉的不同情形七个方面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