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境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的各种殖民政策使这一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农业移民计划和耕地垦殖计划的实施严重破坏了辽、吉、黑三省的农村面貌。东北农村的土地产权结构和阶级结构因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呈现出了与中国其他地区相区别的特佂:一、土地关系兼具封建与殖民性特佂。当时东北农村的地权高度集中在地主和富农手中,集中程度高于当时中国大部分省份。同时,由于超过60%的耕地被日本殖民者所侵占,它的土地关系又具有了殖民性特征;二、旧式地主有了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一部分旧地主因为与殖民者联系在一起而被赋予了新的存在形式,而另一部分无法满足日伪统治需要的旧式地主则被其他成分的人代替了;三、佃农、雇农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地权的高度集中使无地户数量巨大、日本侵占地的经营方式催生了大量佃农和雇农、东北大农经济发展以及关内移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