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比较三种内固定方式、四种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秦皇岛军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远端骨折的53例患者。依据单钢板固定、Y型钢板固定、双侧重建钢板内固定等三种内固定方式,以及肱三头肌劈开入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等四种入路方式进行分组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秩和检验等方法来进行内固定物选择、手术入路选择对比分析。结果本次所采用的53个病例一般愈合时间为13~17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5.5周,术后肘关节僵硬5例,尺神经炎5例,骨化性肌炎8例,创伤性关节炎11例,骨折不愈合2例。肘关节功能恢复依据Cassebaum评分:优33例,良10例,可8例,差2例,单组优良率:单钢板固定组83.3%,Y型钢板固定组69.2%,双侧重建钢板固定组86.4%,肱三头肌劈开入路组84.2%,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组93.7%,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70.0%,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62.5%。单钢板固定组、双侧重建钢板固定组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Y型钢板固定组,P<0.05,有差异,单钢板固定组和双侧重建钢板固定组之间P>0.05,无差异,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P<0.05,有差异,但是在肱三头肌劈开入路组和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之间P>0.05,无差异。在并发症方面,可见单钢板内固定组在在骨化性肌炎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并发症方面相对来说,优于Y型钢板固定组和双侧重建钢板固定组,与Y型钢板固定组和双侧重建钢板固定组在关节僵硬、尺神经炎、骨折不愈合这些方面则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而Y型钢板固定组和双侧重建钢板固定组在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中则无明显差异性。可见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组的效果优于另外三种入路方式。而肱三头肌劈开入路组在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高于另外三种入路方式。结论1双侧重建钢板符合肱骨远端生物力学特点,能提供持久坚强固定,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其与单钢板与Y型钢板固定相比较,双侧重建钢板在肘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方面都有相当的优越性。2肱三头肌劈开入路对肘关节周围组织损伤小,及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在对于肘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势明显,但由于肱三头肌劈开入路对关节面显露有一定限制,这导致复位关节面的平整度相对差,进而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