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比较探究茶树对茶尺蠖抗性分子机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gu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上危害严重的专化性害虫,常造成中国南方茶区茶叶生产上重大损失,对茶尺蠖抗性分子育种受到各产茶国重视。对抗虫分子机制的研究是育成抗虫良种的基础,茶树抗虫反应由茶尺蠖取食产生的两个诱发因子诱导:机械损伤和口腔分泌物刺激。本研究以对机械损伤、茶尺蠖危害和未处理叶片样本转录组测序为手段,以不同转录组间多样化比较为策略,以q RT-PCR技术作验证,探求茶树对茶尺蠖抗性分子机制;并以此挖掘出核苷酸结合位点-亮氨酸重复(nucleotide binding site-leucine-rich repeat,NBS-LRR)类抗性序列Cs NBSs 9条,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q RT-PCR技术探究Cs NBS1和Cs NBS2基因在不同抗性品种茶尺蠖危害后的表达变化,并分别比较两个基因在强弱抗品种间表达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技术对机械损伤、茶尺蠖危害以及未处理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策略性组间比较后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q RT-PCR验证与RNA-seq结果相符。从65548个unigene中挖掘出2995个仅由茶尺蠖口腔分泌物诱导的抗性基因,并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上,揭示出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和乙烯(ethylene,ET)合成及响应基因过表达提高对茶尺蠖的抗性,并发现油菜素内酯类(brassinosteroids,BRs)合成及其激活的信号级联相关基因上调也应对茶尺蠖侵害。2.注释蛋白功能为NBS-LRR类基因通过BLASTX比对NCBI数据库,并以Conserved Domains软件检测保守结构域筛选得9个NBS-LRR类抗性unigene,分别命名为Cs NBS1-9。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软件SMART、MEME和COLIS预测到Cs NBSs蛋白均具有NBS-LRR类蛋白家族典型的NBS结构域,其它结构域排列差异较大,结构域蛋白长度不一;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Cs NBSs可能分为TNL(TIR-NBS-LRR)和non-TNL(non-TIR-NBS-LRR)两大类,其中Cs NBS1和Cs NBS2分别归为TNL亚家族和non-TNL类CNL亚家族。3.利用q RT-PCR技术对不同抗性品种取食后不同时间点Cs NBS1和Cs NBS2表达分析得出,强抗品种Cs NBS2表达上升而Cs NBS1表达下降,而弱抗品种两基因表达调控模式相反;研究Cs NBS1和Cs NBS2在强弱抗对照品种间表达差异,强抗品种Cs NBS1表达明显低于弱抗品种,而Cs NBS2却明显高于弱抗品种,揭示Cs NBS1和Cs NBS2基因具潜在抗性指示作用。
其他文献
十字花科是双子叶植物的一个大家族,包含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及诸多含有遗传学和形态学多样性的物种,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丰富的基因组测序数据和经历的多次全基因组
生长素在植物许多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顶端优势、花序和叶序的发育、胚的发育等,这些过程都依赖生长素浓度梯度的建立。PIN基因编码生长素运输载体蛋白,能够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