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一项社会问题。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网瘾能够导致大脑相关脑区及其网络功能及结构的改变,这种适应性变化是导致成瘾的一种重要神经基础。多巴胺由中脑腹侧被盖区投射到伏隔核、纹状体和前额叶皮层,这些通路被认为参与了大脑的奖赏、动机和认知控制能力的调节,与成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于网瘾患者中脑相关通路的调节模式是否存在异常改变。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多模态分析方法结合静息态功能连接度与确定性纤维追踪,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中脑通路的功能及其白质结构是否存在异常的改变,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来研究这些变化是否与患者的网瘾严重程度有关。结果发现,在青少年网瘾患者中,其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到伏隔核、眶额叶皮层的功能连接度低于对照组,其VTA到伏隔核的白质纤维各向异性也表现出降低的结果。此外还发现了青少年网瘾患者VTA到伏隔核、眶额叶之间的功能连接度与网瘾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由于这些通路对于多巴胺的奖赏信号很重要,因此这一研究结果可能反映了网瘾患者的奖赏通路可能存在异常的调节模式,我们的研究为网瘾患者中脑通路功能与结构的改变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目前关于网瘾所导致的神经机制改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但仍然存在对网瘾质疑的观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于临床诊断的不明确性。许多权威国际组织机构都提出了网瘾的诊断标准,但是在应用中存在许多主观性偏差而导致其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进一步验证网瘾患者中脑相关通路的异常调节是否能够成为识别网瘾患者的有效指标并利用这一指标构建能够用于辅助诊断的网瘾个体化预测模型,我们采用了多体素模式分析的方法,利用中脑VTA功能连接数据提取有效的分类特征,构建能够较高准确识别网瘾个体的模型,准确率达到86.9%。在VTA的功能连接数据中,其具有区分能力的主要特征体素包括双侧丘脑、双侧海马、右侧苍白球、右侧海马旁回与右侧颞上回等区域。此外,这些特征体素还与网瘾严重程度呈现负相关性。这一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网瘾患者的VTA相关通路存在异常的调节,其高准确率的个体化识别还提示了这一数据及方法在未来对于临床辅助诊断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从中脑通路的研究出发揭示了网瘾患者中脑相关通路存在异常的调节模式,这种改变不仅与其网瘾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且能够用于网瘾患者的个体识别。这不仅证实了网瘾患者与物质成瘾患者具有相似的神经机制,而且为网瘾患者的辅助临床诊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