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低碳城市协同发展的低碳工业园区规划控制机理探讨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37599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在园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园区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园区产业定位不合理、产业结构雷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设施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创新体系不完善、管理服务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增强园区在低碳建设中与城市的协同互动,提高园区规划控制力,在基于与低碳城市协同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探求低碳工业园区的规划控制机理,掌握与低碳工业园区规划控制的内在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园区规划控制。为低碳工业园区的规划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为保障低碳工业园区规划控制方案编制、评价、优化,提供科学的、可量化的决策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其整体规划控制策略提供了可能。  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整合,从城市规划学科角度对低碳工业园区与低碳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全面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文对工业园区与城市互动关系的梳理,构建低碳工业园区与低碳城市互动机理;结合已有的基于协同理念的城市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归纳演绎出低碳工业园区与低碳城市的协同发展机理;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相关规范和方法,将协同发展机理与低碳工业园区规划控制理论方法相融合,探究了低碳工业园区的规划控制机理;将该机理应用于工业园区规划,构建了与之相协同的规划控制目标、原则,规划控制体系、规划控制指标体系;以柳州石碑坪工业园区为例,结合现有资料,对以上研究进行实证分析。  从低碳工业园区与低碳城市协同发展的视角,分别从分布定位、用地布局、专项配套、生态建设、技术应用、制度建设六个方面总结提炼了低碳工业园区规划控制机理;基于园区规划控制机理,构建了一套内部紧密衔接和协同、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低碳工业园区的规划控制体系,包含低碳工业园区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园区规划控制指标体系。  研究可以为工业园区与城市协同发展提供规划控制内在机理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依据,规范引导低碳工业园区在城市中的合理分布与协调发展;可以对规划实施效果能否实现低碳规划控制目标进行评价考核,为规划控制的完善提供反馈信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题是依据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建立低碳工业园区发展评价模型并以典型低碳工业园区为案例,利用大量相关数据开展专题案例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加速。在世界发展格局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和地域性文化在城市建设中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所以,地域性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有关
桥梁一般都位于风景构图或城市结构的要害,桥梁建筑及其与周边环境融合而成的桥梁景观的优美与否对整个风景的质量和城市的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越水艺术曾取得
学位
该文以佛教在中国内地发展的世俗化趋势为出发点,概述了中国汉地佛教建筑发展过程,并运用建筑符号学理论,深入剖析佛教建筑符号佛教建筑逐渐世俗化过程中发生的移植、转义、
商品住宅中设计与开发的互动合作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题。当前的互动合作主要是在尝试和摸索中进行的。要得到既符合市场规律、又比较成熟完善的良性互动模式,需要相当一
城市是当今人类最主要的聚居地,工业革命后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从整体开放的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已经成为共识.该文针对在聚居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
当前中国对科研建筑的认识和研究仍然比较缺乏,该文从一个科研建筑设计实例入手,探究了高校科研建筑.先简介科研建筑的发展和趋势,然后剖析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楼的设计过程
广西骑楼是岭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历史在广西地域上留下的宝贵遗迹,其保存、发展的意义深远。骑楼的历史、文化、品格、审美取向大部分是通过装饰来体现的;反过来说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文化及形象的重要表征,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程和文化记忆。他们通常为政府所有,管理和制约,由设计者规划设计,此类公共空间是人们所认知的传统的正规性公共空间
世界城市与建筑从古代走向当代,经历了各种历史时期以及各种思潮的洗礼,这所有的一切都伴随着人类文化而进化;对建筑的思考从与艺术(绘画、雕塑、音乐、摄影、电影、文学)的相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