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及氮肥用量对旱地及半旱地土壤氮素矿化及水分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fang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素和水分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氮素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我国北方一些水资源缺乏,又缺乏灌溉条件的地区,多实施了旱地栽培方式;而在一些灌溉条件的地区,多采用“大水大肥”的种植方式,种植强度相对较高,水、肥和热等矛盾突出,作物产量不稳。从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考虑,采取有限灌溉(非充分灌溉)与旱地蓄水保墒栽培措施相结合的半旱地农业栽培模式是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旱地和半旱地农业在我国北方的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本研究以陕西关中地区小麦-休闲
其他文献
在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对缺硼的反应差异及其机理,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10)B同位素示踪研究发现,在严重缺硼胁迫下,高效品种比低效品种有较高的吸硼能力,硼吸收速率较大,体内能保持较高的硼浓度水平;同时,在低硼胁迫时,与低效品种相比,高效品种从老叶向新生组织转移硼的能力较强,硼再利用效率高。2.缺硼使2个油菜品种木质部汁液硼含量及溢出量明显降低,低效品种降低幅度大于高效品
2011年中国首次提出了“划定生态红线”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