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前后中医证候特征及其征及其与复发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EMS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探讨EMS手术前后中医证候分布、组合的规律及其与复发的可能相关性,为术后不同体质女性、疾病状况人群提供有效的预防指导方案,进一步为EMS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提供证候学及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采用半开放式的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8例经手术治疗确诊为EMS患者,发病年龄为18~54岁,平均年龄为36.56±7.94岁,收集EMS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患者复发情况,完成术前及随访调查表。  结果:共调查208例患者,1.在症状调查中,继发性痛经、渐进性加重、不孕、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行不畅,经血暗红色,夹血块为最常见症状,舌淡暗、舌暗红,舌有瘀点瘀斑,舌底脉络迂曲,脉弦是最常见舌脉象。2.在术前证素分布中,全部出现血瘀证,其次以气滞证、肾虚证为主,术后1周以气虚证为主,其次为血瘀证、肾虚证;术前至术后1周血瘀证、气滞证、肾虚证明显下降,而气虚证、血虚证明显增加,术后1周至术后1年肾虚证明显增加,而气虚有所下降,但仍占第一位。3.在术前证型分布中,以气滞血瘀、肾虚血瘀为主,术后1周及术后1年证型均以脾胃虚弱、脾肾两虚为主;术后1周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脾肾两虚证较术前均增加,所有血瘀证较术前均下降,而术后1周至术后1年脾肾两虚证、肾虚血瘀有所上升,脾胃虚弱证、气血亏虚证有所下降,但脾胃虚弱证仍位于第二位。4.在复发相关性研究中,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小于24岁及30-34岁、痛经加重、术后痛经、术后1年血瘀证、术后1年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湿瘀阻证可能为复发的危险因素,剖腹手术、合并术后经期延长可能为复发的保护因素。  结论:⑴瘀血阻滞冲任、胞宫是EMS的基本病机,气滞血瘀证是EMS最常见的证型。⑵术前主要证型为气滞血瘀证,以实证为主,术后血瘀证、气滞证明显减少,术后气虚证、血虚证明显增加,术后主要证型向气虚血瘀证转变。⑶年龄小于24岁及30-34岁、痛经加重、术后痛经、术后1年血瘀证、术后1年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湿瘀阻证可能为复发的危险因素,剖腹手术、合并术后经期延长可能为复发的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养心汤中单味中药当归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当归对内皮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养心汤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确切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含药血清制备的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当归组和空白组,当归组给予当归水煎剂灌胃,空白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每日灌胃给药2次,连续给药1周,于末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