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naya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共有的现象,是一种全球性的历史进程。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市转移,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也是中国农村人口最多的省份,因此也是中国农村人口就业压力最大的省份。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在看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同时,还必须看到相对城市的迅速发展,城乡的差距在不断地拉大。无论是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还是各种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农民和农业都很低。农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人多地少、资金短缺的状况制约着农业发展的潜力,依赖农业自身的发展难以扭转这种局面。所以研究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于本省经济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  文章的结构及主要内容:文章首先在第一部分导论中阐述了文章选题的意义、理论基础、文献综述、文章的框架及内容、研究方法等,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接着文章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为解决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铺垫。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第四部分重点从政策方面结合“内销型”、“外销型”模式论述了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文章的最后是结论部分,该部分主要阐述了自己在写作本论文中的观点、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展望。  文章的结论:由于河南省面临的现实条件与其他省份有所差异,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比较突出,基于此我认为必须选择务实有效的战略,扎实推进解决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推动河南省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是:第一、对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状况作了评估。通过测算河南省目前农村劳动力有1800万人,河南省现有耕地1.1亿亩,仅需要367万劳动力,而扣除农村需要的劳动力,河南省现有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有1400多万人,说明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压力巨大。第二、分析了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因素。我国现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本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制约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外部因素,而本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则是内部制约因素。第三、阐述了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整体思路: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继续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即“外销型”转移模式;同时,加大金融、财政和政府服务的力度,尽最大努力为本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即“内销型”转移模式。  文章可能的创新与不足。文章可能的创新方面:1、提出运用“东西合作”的模式解决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出路问题。2、提出国际输出和国内输出相结合的路子。3、重点以内销型为主,以外销型为辅的转移思路。  文章的不足方面:1、对于现行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与农村、农业和农民自身长远发展的兼容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对城市过度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解决策略方面研究不够。3、关于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文化背景因素的研究较少,这也是我下一步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一个方向。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 T
期刊
林道 阿尔高理想的出发点    从康斯坦茨湖(Konstanzsee)至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周边的线路依着德国的南部边界延伸,沿途的风景不断变化,既有山间湖泊,又有连冷杉都不敢贸然生长的陡峭山峰。这条线路经过阿尔卑斯山的分支阿尔高地区及草地牧场覆盖的巴伐利亚州阿尔卑斯山地区,融合了自然风光与文化气息的线路值得希望避开常规路线、自由游玩的旅行者们前往。  博登湖畔的林道(Lindau im Bodens
期刊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质量就一定要切实做好改革,真正将素质教育与新课程落到实处。问题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具有良好的教学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已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近些年出现的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新兴互联网技术和非金融互联网平台企业正在以势不可挡的方式改变着金融行业的格局。非金融
象山县2009年9月8日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甲流),截至2010年1月19日,累计报告确诊甲流182例,其中重症4例,危重2例,死亡2例。2009年12月以来,为了预防控制甲流疫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