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神经返支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4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正中神经返支的路径、毗邻及变异进行解剖学研究以探明腕管综合征术后部分病例,感觉恢复,而大鱼际功能恢复不良的病理机制,并且制定临床使用简便,又能较全面地给返支定位的体表定位法。[方法]:对20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在5倍手术放大镜下进行显微解剖,观测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走行,入肌点及与屈肌腱,掌腱膜,腕横韧带,大鱼际肌,掌浅弓关系,以确定返支走行存在哪些形成卡压因素存在。并以骨性体表点之间连线及恒定手部褶皱纹为基线测量正中神经返支起点(A)、最高点(B)、入肌点(C)。根据测量数据制定体表定位点。根据研究结果为基础进行腕管综合征手术方法的改进,并且实践到临床,实际开展腕管综合征的新术式。[结果]:⑴返支走行中一般绕过拇短屈肌后进入鱼际肌。解剖中发现近腕横韧带拇短屈肌起点处尺侧肌膜增厚形成致密的腱弓,80%返支正好跨绕此腱弓,距此腱弓2毫米远拇短屈肌浅头的尺测缘存在腱纤维束,正中神经返支跨过此腱纤维束后在拇短屈肌与拇短展肌之间入肌。并且此腱纤维束出现率非常高,达85%(17侧/20侧),此腱弓和腱纤维束都可以对返支形成卡压。而且拇短屈肌浅头在腕横韧带的起点部分极不恒定,往往在腕横韧带中部起始,本组标本中就有4侧标本拇短屈肌浅头起于腕横韧带掌纵中线水平,位置比正常位置偏于尺侧,这时拇短屈肌起点处腱弓及浅头尺侧缘腱纤维束更易对返支形成卡压。17侧中70.59%是宽度较窄的窄腱纤维束(12侧标本),长为6.63毫米,宽为3.03毫米;29.41%是宽度较宽的腱纤维束(5侧标本),长<WP=41>为8.43毫米,宽为6.38毫米。国内外文献未见此结构的报道。⑵观察正中神经返支走行全程(起点至入肌点),返支从正中神经发出后呈弧形,返支从正中神经发出后呈弧形划个抛物线有起点、最高点,然后斜向下以锐角进入鱼际肌。还有一种情况返支起点较远(一般在腕管外),成锐角直接发出后,然后斜向下进入鱼际肌(这时起点与最高点是同一点)。本组标本中有11侧属于这种情况。返支的入肌点为拇短屈肌与拇短展肌的肌间隙。返支走行过程中与2个屈肌腱有交叉走行关系:⑴在起点至最高点过程与穿过拇短屈肌深浅两头之间的拇长屈肌腱交叉,虽然有小段距离相离,但是拇长屈肌腱手术时操作上稍不留神,极易损伤返支⑵在最高点斜行往下时有的返支正好跨过示指屈肌腱,鱼际间隙感染后切开或示指屈肌腱手术时可能损伤到返支。⑶70%(14侧/20侧)返支通过掌腱膜深浅层形成的纤维通道或者穿过掌腱膜与鱼际筋膜形成的纤维膜。其余的是在掌腱膜下通过。这与文献报道相似。这种走行方式使得在掌腱膜处及穿过纤维膜可能形成卡压,或者返支起点较远的情况下进行掌腱膜手术时易损伤返支。⑷根据解剖数据及各点的高出现率结合手部的骨性标志及生理运动规律可以制定出简便较全面的返支定位法-握拳定位法(图2)。返支起点A点定位:握拳时中环指间线与拇指近节指骨基底尺侧,豌豆骨连线交点。返支最高点B点定位法:握拳时中指指尖与拇指近节指骨基底尺侧,钩骨钩连线交点。返支入肌点C点定位法:握拳时示中指间线与拇指近节基底桡侧,豌豆骨连线(此线为拇短屈肌与拇短展肌肌间隙的体表线)交点。以此定位法检查20侧标本,定位率100%。[结论]:⑴本实验通过20侧成人上肢的显微解剖发现解剖中发现近腕横韧带拇<WP=42>短屈肌起点处尺侧肌膜增厚形成致密的腱弓,80%返支正好跨绕此腱弓,距此腱弓2毫米远拇短屈肌浅头的尺测缘有腱纤维束存在,正中神经返支跨过此腱纤维束。并且此腱纤维束出现率非常高,达85%,此腱弓和腱纤维束都可以对返支形成卡压。通过国内外文献复习未见报道。还观察到70%返支通过掌腱膜深浅层形成的纤维通道或者穿过掌腱膜与鱼际筋膜形成的纤维膜。返支通过这些结构时容易受到卡压。故以此为解剖学理论基础并结合以往临床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经验及文献报道提出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时腕管切开,松解正中神经同时,常规探查松解正中神经返支观点,以减少腕管综合征术后感觉恢复,大鱼际肌运动功能恢复不良的并发症的发生。并在成功地应用于临床23人,34侧腕管综合征,而且恢复良好(34侧腕管松解时均发现全部或部分上述形成返支因素存在,8例在此处明显受到卡压),为推广以此方法进行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解剖学数据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数据。⑵通过正中神经返支的解剖观测,并明确返支的与拇长屈肌腱和示指屈肌腱的交叉走行关系,掌腱膜手术中的危险区,以减少涉及这些组织的临床手术中正中神经返支损伤。⑶根据解剖数据及各点的高出现率结合手部的骨性标志及生理运动规律制定的返支握拳定位法可以简便,又较全面地给返支定位。
其他文献
一、目的: 局麻药系临床麻醉最为常用的药物,其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毒性惊厥为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但目前对局麻药惊厥的发生机制尚无满意的解释。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运用膜
目的:观察灸神阙、针刺治疗抑郁型大鼠海马区和脑尾壳核区5-HT、5-HIAA、Glu、GABA、DA 5种神经递质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灸神阙、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选择Open-F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实现更为泛在的学习环境成为可能;微课又为泛在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何应用移动通信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当前的一个新课题。文章通过构建
目的 通过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能及对病人胃肠动力的影响,探讨纳洛酮不拮抗或增强吗啡镇痛效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PONV),促进胃肠动力恢复的
生活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各式各样的视觉类科技产品,读屏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表征,艺术方式伴随互联网技术沟通传播。当代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表征为去中心化、同质化、全
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40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均行脑脊液检查确诊,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
随着微博"热"的不断升温,过去一年微博谣言滋生连连,微博独特的信息传播特点,使其成为了谣言泛滥的温床。本文紧跟时代热点,以2012年下半年120条微博谣言为研究样本,进行微博
<正>媒介形式的多样性、语言的丰富性以及艺术观念的不断更迭,它所具有的力量促使我们对现状进行改变,也使我们不再受到原始思维模式的禁锢,对视觉艺术的影响也具有更加深远
随着CO_2气体驱油技术在油气田开采中的广泛应用,在油气田开采与输送过程中CO_2会导致金属管道腐蚀加剧,甚至出现腐蚀穿孔现象,从而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腐蚀介质中添加缓蚀剂已成为解决金属管道腐蚀的重要手段之一。咪唑啉类缓蚀剂因其具有绿色、高效和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油气管道的腐蚀与防护。本研究以常用的有机油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环化反应和季
目的了解全市2010-2014年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猩红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猩红热病历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