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兔软组织VX2肿瘤模型的建立及MR介导的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消融治疗目的:建立兔软组织VX2肿瘤模型,并在MR介导下行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消融治疗,为后期功能性MRI评价疗效打下基础。方法:1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2.5-3kg,在其右侧后大腿内侧肌肉内注入准备好的VX2肿瘤细胞悬浮液各约0.2ml,在种植肿瘤后的第14天行常规磁共振扫描,观察肿瘤种植的成功率及肿瘤的形态、大小、信号特点等。扫描后的第二天再在MR介导下行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消融治疗。利用T2WI作为导引及监测手段,将带侧孔的MR兼容穿刺针刺入病灶中心,按肿瘤直径1ml/cm的量向瘤内缓慢注射无水乙醇,对肿瘤进行消融治疗。T2WI监测无水乙醇在病灶内的弥散和分布。术后10天,处死所有实验兔,剥离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5只兔右侧后大腿内侧种植肿瘤均成功,成功率为100%。常规磁共振扫描右侧后大腿内侧的肿块呈类圆形,直径约3-4cm,T1WI月中瘤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肿瘤中心可见更低信号的坏死区。T2WI肿瘤呈高信号,中心坏死区为更高信号。肿瘤周边见高信号的水肿带;15只兔均成功进行了MR介导下的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消融术,术中注射无水乙醇平均3.5ml。T2WI能清晰的监测无水乙醇在瘤内的弥散和分布。病理检查示:术前肿块周边肿瘤细胞密集,排列呈巢状,肿瘤细胞核大而深染,部分可见核分裂像。肿块中心可见少许黄白色豆腐渣样坏死组织。术后10天肿块周边肿瘤组织大部分凝固性坏死崩解,肿瘤坏死率约85-90%,仅见少数残存的肿瘤细胞,肿块中心坏死范围较术前明显增大。结论:兔软组织VX2肿瘤模型的建立操作简单,成瘤率高,是适合用作评价肿瘤疗效的动物模型;MR介导下行无水乙醇瘤内注射具有良好的肿瘤消融疗效,磁共振T2WI可以清晰的监测无水乙醇在瘤内的弥散和分布,是一种好的导引和监测肿瘤消融治疗的影像学方法。第二部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疗效的实验研究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来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的疗效。材料和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2.5-3kg,在其右侧大腿内侧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浮液各约0.2ml,制备成荷瘤兔,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4天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多个b值(300、500、700、900s/mm2)的DWI扫描,扫描后第2天在磁共振导引及监视下行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消融治疗。消融治疗后分别于第1、7、10天再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多个b值的DWI扫描,扫描参数与术前一致。观察术前与术后肿瘤信号特点的变化,术前肿瘤实质、正常肌肉组织、坏死组织之间ADC值的对比;术后与术前各组织之间ADC值的变化。结果:术前肿瘤组织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的高信号,DWI图肿瘤呈高信号;相同b值ADC(肿瘤实质)<ADC(正常肌肉组织)<ADC(坏死组织)(p<0.05):而随着b值的增大,各组织的ADC值减小;术后肿瘤组织DWI仍呈高信号,但较术前为低;术后第1、7、10天肿瘤实质的ADC值均较术前增高(p<0.05),且ADC(术后1天)<ADC(术后10天)(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用来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的疗效有意义,治疗早期灭活的肿瘤实质的ADC值即出现变化。第三部分T2*首过灌注加权成像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疗效的实验研究目的:利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来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的疗效。材料和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2.5-3kg,在其右侧大腿内侧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浮液各约0.2ml,制备成荷瘤兔,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4天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再经耳缘静脉注入Gd-DTPA (0.2ml/kg),注射速率为1.5ml/s。行GRE-EPI序列的T2*MR灌注扫描,扫描后第2天在磁共振导引及监视下行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消融治疗。消融治疗后分别于第7、10天再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PWI扫描,扫描参数与术前一致。观察术前与术后肿瘤信号特点的变化,术前肿瘤实质与正常肌肉组织时间信号曲线的变化;灌注参数值:负性增强分数(NEI)和最大下降斜率(MSD)的对比;术后7天、10天肿瘤中心灭活组织与术前肿瘤实质时间信号曲线的对比;灌注参数值的对比。结果:术前肿瘤组织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的高信号,时间信号曲线图(time in tensity curve,TIC)显示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在对比剂首过时迅速降低。正常肌肉组织的TIC则变化较平缓。PEI术后第7、10天,肿瘤中心的灭活组织的TIC显示信号强度在对比剂首过时缓慢降低,但比正常肌肉组织下降明显。术前肿瘤组织的NEI及MSD(1145.53士69.79,536.69士17.69)较正常肌肉(763.26士72.57,355.24±25.58)大(P<0.05),术后7天、10天肿瘤中心灭活组织的NEI及MSD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用来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的疗效有意义,治疗早期肿瘤实质的灌注参数就出现变化。第四部分:磁共振氢质子波谱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疗效的实验研究目的:利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来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的疗效。材料和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2.5-3kg,在其右侧大腿内侧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浮液各约0.2ml,制备成荷瘤兔,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4天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氢质子波谱成像扫描,采用单体素(SVS)点分辨表面定位序列(PRESS)扫描,TR/TE:1500/144, NEX:8次。扫描后第2天在磁共振导引及监视下行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消融治疗后分别于第7、10天再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MRS扫描,扫描参数与术前一致。观察磁共振常规扫描术前与术后肿瘤信号特点的变化;术前与术后MRS波谱扫描谱线的质量、特点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Cho/Lipid峰高值和峰下面积的比值,将扫描所得的数据利用机器自带的functool功能软件在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肿瘤组织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1WI)和明显的高信号(T2WI),术前肿瘤组织Cho峰为第一高峰,Lipid峰为第二高峰,Cr峰为最小峰;而术后消融坏死的肿瘤组织Lipid峰变为第一高峰,Cho峰较术前明显下降而成为第二高峰,Cr峰还是最小峰;术前Cho/Lipid峰高值的比值为1.2539±0.3537,峰下面积的比值为1.1357±0.2684;术后7天和10天Cho/Lipid峰高值的比值分别为0.3027±0.1132,0.3125±0.1087;峰下面积的比值分别为0.2589±0.1086,0.2673±0.1145。术后Cho/Lipid峰高值和峰下面积的比值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用来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的疗效有意义,治疗早期肿瘤实质的Cho峰较术前明显下降,Cho/Lipid峰高值和峰下面积的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