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住区公共绿地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人类与住区的关系紧密相连,住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高度密集的栖居地,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期望;在21世纪的今天,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中国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的发展状况已远远不能满足住区居民的公共活动与交往的需求,对于住区公共绿地开放空间的设计应重新进行思考与探索。 论文首先对研究的主要概念给予界定,以了解论文研究的具体内容。论文将以行为学、心理学为研究的依据,运用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选择的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住区公共绿地开放空间进行调研后,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住区硬环境(物质性要素)的优劣是影响住区居民公共活动和交往行为的主导因素,并从纲领、区位、设计原则三个方面提出现代城市住区公共绿地开放空间设计方法。 针对论文研究的内容,对工程应用实例——青岛海信·即墨马山新城一期的公共绿地开放空间设计做了介绍,并归纳总结了该空间的设计特点。文章同时对未来城市住区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绿地开放空间设计提出了科学预测和启示。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同时,中国社会将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本论文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人本观,通过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及
步行商业街作为城市的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20世纪9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商业街改造、建设的热潮,但是收效甚微。如何让步行商业街走出困境,焕发出
自古以来,几何就和建筑有着紧密联系,它们都与空间有关。建筑建构空间,几何认知空间。正如几何学一词原意最早是来源于“测量土地”的意思。 而随着几何的发展,建筑造型也呈显
北京是我国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城市,一直到建国初期北京还保留着古代规划思想指导下建成的传统都城格局。旧城中的大量街道、胡同的历史可
城市规划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它牵涉到城市、环境、社会、经济、政治、心理等很多面,城市规划中主观和客观是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客观环境影响着规划的思路,而规划的主
高速公路附属建筑是一种崭新的建筑类型,是伴随国内高速公路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二十年。同时,它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古代传邮建筑——古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与社会的交往日益密切,社会机动车辆进入校园迅速增长,教职工开车上下班也呈上升趋势。同时,在我国的高校校园中,学生自行车拥有率也相当高,特别是
社会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用地结构、人口规模和空间分布不断变化,学校原有的布局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中小学的空间布局不合理
我国在2003年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年人口的比重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水平。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全世界四个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我国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国民在温饱需求满足以后,对文化生活品质的需求逐步提高。博物馆事业迅速发展,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