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深入,民营化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公用事业的各个领域。民营化工具的引入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扩展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但是,由于市政公用事业的自然垄断性、公益性、价格机制不灵活等特点,给民营化工具的应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民营化工具的概念出发,以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国内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为背景,分析了民营化工具运用的现状、风险以及应对措施。本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对基本概念的梳理和界定,分析了市政公用事业的内涵与特点、市政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内涵以及民营化工具的概念。第二章全面分析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民营化工具运用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第三章分析了国内外市政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过程,以此作为民营化工具运用的历史背景分析;同时,对民营化工具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讨了民营化工具在公用事业领域应用的特点和产生的实际效果。第四章从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以及社会风险三个维度对民营化工具运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分析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民营化工具运用风险防范的宏观路经,如: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普遍服务机制等。第六章以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用者付费三个具体民营化工具为例,对民营化工具的技术操作、适用范围、应对策略等微观层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的小结部分对整个论文的逻辑框架进行了梳理,并回顾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