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裂缝条件下油田污水回注井动态分析模型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气资源的开发会产生大量的油田污水。尤其是随着非常规能源开采比重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水的产量远高于常规井,增加了对环境污染的风险。污水回注技术是目前处理油田污水的主要方法,且常采用人工压裂方式提高回注量。由于地层中裂缝的存在,污水回注过程对地层环境同样存在着污染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复杂裂缝条件下的流动模型,研究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为污水回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复杂裂缝和边界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污水回注过程分为井筒中流动、裂缝中流动和地层中流动三个环节。首先利用流体力学、渗流力学和源函数理论建立了每个环节中的流体流动方程;针对复杂裂缝系统,利用半解析理论,提出了裂缝之间和裂缝内部的离散和耦合方法;针对复杂外边界,得到了基于边界元理论的边界积分方程和基于常单元的边界离散方法;然后对三个环节的流动方程在拉普拉斯空间内进行耦合,形成反映各离散单元关系的线性方程组,通过对矩阵结构和迭代算法的优化,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最后采用Guass消去法和Stehfest数值反演对矩阵进行求解。基于上述的理论方法,分别模拟垂直压裂井、水平压裂井在不同裂缝分布情况下的注水过程,分析了鱼骨状裂缝、非对称裂缝等复杂裂缝结构对注水井流动阶段特征和注水能力的影响。此外,针对矿场的实际生产情况,文中建立了变工况和裂缝增长模型。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便捷的建立压裂井模型,处理各种复杂裂缝条件下的渗流问题,计算结果准确、精度高。对压裂井的模拟计算表明:主裂缝的规模和地层的渗透率是影响注水井流动阶段特征和注水能力的主要因素;当存在分支裂缝时,井底压力导数曲线在井筒储集阶段后期会产生明显的下凹趋势。受分支裂缝数量和导流能力的影响,垂直压裂井和水平压裂井的部分流动阶段特征不明显;在有界地层中,井底注水压力的变化能够反映出边界的特征。地层中的裂缝系统可以在注水早期提高水井的注水能力,最终的注水量取决于地层的有效体积;当注水工作制度或地层裂缝条件发生改变时,井底的压力导数曲线会发生突变,并逐渐趋近于以当前工况生产全过程的导数曲线。污水回注井动态分析模型的建立,为分析实际地层边界和裂缝系统的分布形态和注水井工作制度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该论文有图116幅,表13个,参考文献124篇。
其他文献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视频卫星作为一种全新模式的对地观测系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视频卫星相较于传统光学卫星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在外太空拍摄高清视频,并通过数据处理获取观测范围内的运动目标动态信息,从而通过信息提取、分析等进行更深层次的动态应用。面向视频卫星动态应用需求,数据处理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主要有3个:首先,视频卫星采用面阵Bayer成像方式,使得每帧影像尤其是小尺寸目标缺失彩色信息,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逐年增加,冲击地压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灾害之一,冲击危险性评价是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如何快速、高精度的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研究多场耦合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动态评价方法出发,采用理论推演、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工程验证等方法,研究了煤岩体应力场和震动场的三维成像方法,分析了应力场与震动场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需求量逐渐增加,而资源总量日益减少的现状决定了资源开采模式的变化,露天与井工协调开采因其可实现资源的优化开采而得到重视和应用,但露天开采与井工开采的相互影响不可避免,露井协采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控制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研究露井协采下井工开采对露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露天边坡稳定控制及灾害预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以平朔矿区安家岭露天矿与井工二矿的露井
超级电容器既具有电容器快速充放电的特性,同时又具有电池的储能特性,是很有前景的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电极材料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热点。本文首先系统研究煤、石墨烯残留炭以及两者混合制备的复合活性炭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为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容量,采用水热方法分别制备了硫化物和三种活性炭的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电容性能,期望为超级电容器矿物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
随着遥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快速且高精度的对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和检索,满足用户快速浏览和高效检索到感兴趣的目标,已成为在遥感信息获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征提取和相似性匹配作为遥感图像检索过程中两个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检索的精度和速度,针对以上问题,对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检索过程中的特征提取和相似性匹配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部分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低照度,且内容复杂、细
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重大灾害时有发生。尽管我国在煤炭重大灾害保障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预防保障体系总体建设不均衡,较多煤炭企业仍未建立起完善的灾害预防保障体系。其中,同煤集团在构建预防煤矿重大灾害保障体系的同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总结我国优秀煤炭企业先进的工作经验并在煤炭行业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结合实际,对同煤集团煤矿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构建及其应
岩石随着外载荷的增大发生变形和破坏,当外载荷保持不变时,变形并未停止,仍会持续增加,发生蠕变变形,其根本原因是岩石的非均匀性。岩石蠕变破裂是由岩石内部原始非均匀性引起的微观尺度破裂、细观尺度裂纹扩展和贯通、宏观尺度变形增大和破坏的过程,因此需要对岩石蠕变破裂的多尺度演化机理进行研究。论文从岩石蠕变破裂宏观演化实验和破裂断口微细观扫描实验出发,引入内动力的概念,分析岩石试件不同尺度变形破裂机理,建立
云平台因其成本低廉、服务资源数量丰富、计算和存储能力强大等特点受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云平台的用户数量持续增加,云任务数据规模庞大且类型多源,与此同时由于物理资源及虚拟资源异构性较高,平台内缺乏对任务数据的实时分析方法,使得部署资源无法及时且合理地适应任务的变化趋势,从而导致资源的短缺或浪费,影响了云平台的服务性能。因此如何依赖有效的任务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平台内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合理配置
为了掌握综采面采煤机割煤产尘分布与沉降规律,达到合理设计综采面粉尘防治措施的目的,对山西某矿综采面生产过程中采煤机滚筒至下风侧55m范围内总尘及呼尘进行了现场测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逆风割煤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最大值均大于顺风割煤浓度。顺风割煤粉尘分布表现出了明显的三区分布特征,粉尘上升区、粉尘下降区、粉尘企稳区;逆风割煤粉尘分布表现出四区分布特征,粉尘上升区、粉尘紊乱区,粉尘下降区、粉尘企稳区。沿
采煤机截齿破岩机理及其载荷特性研究是滚筒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采煤机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的关键问题之一,虽然国内外对相关研究已做过大量的工作,但有关采煤机滚筒破碎煤岩过程至今尚未被彻底掌握,以此,本文采用理论建模、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截齿作用下煤岩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过程,并对截齿载荷进行重构,主要内容如下:针对现有截齿截割煤岩模型多未考虑煤岩的弹-塑-脆性物理特性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