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中试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应对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水环境恶化的问题,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和污水处理效率,使城镇污水成为一种可再生并被重新利用的稳定资源,我国部分地区的污水处理厂正面临由“一级A”标准向“准Ⅳ类”标准升级的新一轮提标改造过程。论文以苏州市颁布的《关于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为核心、“苏州特别排放限值”为新排放标准,开展了污水处理厂调研分析、工艺调研分析和提标改造的中试试验的工作,并结合我国其他地区的提标改造经验,探索和研究新一轮提标改造的难点与攻克措施。我国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以传统生物脱氮除磷法为原理,为实现有效的生物处理,工艺对污水原水的营养结构具有一定的要求,其中,在反硝化反应去除总氮的过程中,碳源的含量便是十分重要的制约因素。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尾水总氮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氮(NO3-),其积累的主要原因便是碳源不足引起的反硝化反应速率低下。通过典型AAO工艺的调研分析得知,具有硝化液回流和污泥回流的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中,总氮去除率受到限制的主要因素来自于这样的一对矛盾——提高硝化液回流量以提高反硝化容量降低尾水总氮的思路和大量回流液稀释原水导致缺氧区碳源浓度下降制约反硝化反应速率的事实。并且在活性污泥法中,循环流动的活性污泥中的有效菌种随功能区变化存在激活、休眠、苏醒的交替过程,有效利用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论文从增加微生物量和改善微生物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固定并培养微生物菌群,分别采用了利用新型生物质填料作为载体的泥膜复合系统工艺和反硝化活性砂滤池工艺作为主要的中试研究对象。论文采用以生物质电厂燃烧底渣为原料的新型生物质填料作为生物膜载体进行了强化普通AAO工艺的小试和中试研究,分别验证了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小试装置经过2个月的调整运行,出水CODCr、总氮、总磷均达到“一级A”标准,氨氮达到了“苏州特别排放限值”,并且降低活性污泥的污泥浓度也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中试设备经过6个月的调控运行,经历低温的冬季至高温的夏季,CODCr、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48%、96.18%、75.94%、93.19%,即使是运行初期的冬季,各类水质均能达到“一级A”标准,而最终阶段的夏季时,除总磷达到“一级A”标准,其他均达到“苏州特别排放限值”,尤其是出水总氮达到了7.06 mg/L。新型生物质填料平均负载污泥9.4 mg/g,泥膜复合系统相比单独的活性污泥系统更具有脱氮方面的稳定性,且微生物检测表明,填料生物膜微生物多以暖绳菌科为主。此外,填料本身对氨氮也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总体对工艺的强化效果显著。深度生物处理工艺中试采用了活性砂滤池为池型的反硝化滤池工艺,其持续反冲洗的特征便于管理,运行稳定,契合反硝化滤池对生物膜的留存要求,中试累计经过3个月的调试,平均出水NO3-为5.98 mg/L,平均去除率14.6%,尾水总氮达到“苏州特别排放限值”,但碳源的投加量和气提量的调整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论文以新一轮提标改造为契机开展了对苏州市污水处理厂和典型工艺的调研分析,提出了提标改造的难点与攻克方法并进行了必要的中试试验验证,为苏州市提标改造提供了参考和建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推动我国水处理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化学植筋技术是我国目前常用的加固技术之一,但是目前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大多采用单筋植筋或双筋植筋的拉拔试验;然而实际工程中,由于构件尺寸等要求的限制,经常会遇到植筋埋深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采用多筋植筋的方法。多筋植筋的受力情况较单筋植筋而言更为复杂,多筋植筋由于间距的或者边距的限制,导致各植筋混凝土锥体重叠,从而导致承载能力的降低,为了研究锚固深度,植筋数量,植筋边距以及植筋间距对多筋植
本毕业论文主要研究球面凸函数的连续性等基本性质.首先汇集整理了目前已有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球面凸函数定义,分析了两者的异同及相互关系,并讨论了球面凸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然后,作为本文的主要工作,重点讨论了球面凸函数的连续性,证明了球面凸函数在其定义域的相对内部是Lipschitz连续的;最后还研究了一族球面凸函数的等度Lipschitz连续性,在较弱的条件下得到了球面凸函数族的等度Lipschitz性
在能源供需不平衡的今天,利用新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受到重视。相变储能原理是利用相变材料的储热特性来吸、放热量,从而对周围环境温度起到一定调节和控制的目的,在改善能源利用时空分布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本文以两种脂肪酸作为原料(LA和MA),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LA-MA低共晶相变混合物。通过步冷曲线法确定了不同质量分数对LA-MA混合体系结晶温度的影响,并绘制了混合体系相图,获得材料的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公共建筑能耗增高的趋势日渐凸显,对公共建筑的能耗变化和发展特性进行剖析,能够为城市的建筑节能任务提供帮助。在当前建筑节能领域,能耗预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精准的能耗预测不仅有利于分析未来时刻的能耗从而为建筑节能提供一定的依据,还可以根据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差值帮助判断建筑物故障信息。因此公共建筑的能耗预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围绕公共建筑能耗预测展开研究,首先运用生成对抗网络
本文对时间尺度上变质量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对称性进行了研究。分别研究了时间尺度上相空间中变质量非完整系统,奇异变质量可控非完整系统,变质量非完整系统相对于与非惯性系,事件空间中变质量非完整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和Noether对称性与守恒量。1.基于相空间中的变质量非完整系统在时间尺度上相应的Hamilton原理,导出时间尺度上相空间中变质量非完整系统与其相应完整系统的运动方程,然后由广义Noeth
本文主要采用简单的煅烧法合成具有大比表面积,丰富孔径,强磁性的掺杂型碳纳米复合材料:镍氮共掺杂型磁性碳纳米管状材料(Ni-NMCNTs)和钴镍氮共掺杂、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片层原位共生型复合材料(CoNi@N-G/CNTs)。将Ni-NMCNTs作为吸附剂用于酚类雌激素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双酚A的吸附研究。将CoNi@N-G/CNTs作为吸附剂用于吸附双酚A及其5种替代品的研究,同时,将其作为萃取剂结合泡
近年来,工程事故的频发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结构损伤识别作为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内容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针对目前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微小损伤不敏感、识别精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波动理论的识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结构损伤识别与裂缝深度检测,为损伤识别提供了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简单介绍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及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现状,基于当前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波动理论
混凝土自诞生到现在,依旧是我们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人们对于混凝土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目前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建筑需要,人们开发出许多新型混凝土,例如:沥青混凝土、纤维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自密实混凝土相对于其他混凝土最大的特点就是无需振捣即可成型,避免了例如一些节点部位难以振捣密实,导致的结构质量降低等问题,使自密实混凝土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同等水胶比的情况下,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远低于普通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导致了巨大的地膜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最普遍的增塑剂易从塑料中脱离进入环境,新烟碱类农药(NNIs)被广泛用于农作物等领域害虫的治理,易在环境中残留。吸附法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但目前的吸附研究侧重于单化合物体系,对于多化合体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探讨多物质共存体系下的吸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碳纳米管(CNTs)因巨
在遭遇中等或重大地震时,中心支撑往往会丧失承载力,主要原因是杆件受到压迫而失去了稳定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本文结合金属阻尼器和中心支撑,提出了矩形钢管腹板开孔耗能支撑,支撑两端附加了金属阻尼器,发生地震时,它的孔间板件发生剪切屈服而耗能能量,支撑主体方钢管处于弹性阶段。通过“预先模拟-实际试验-模拟验证-参数分析”等主要步骤,研究了矩形钢管腹板开孔耗能支撑的滞回性能。研究内容如下:(1)对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