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柳组(Sect.denticulatae)隶属于杨柳科柳属(Salix Linn.),泛喜马拉雅范围内约有30种,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印度,尼泊尔,锡金也偶有分布。由于该组中大部分类群所处环境复杂,种内变异幅度增大。同时不同类群的分布范围存在重叠,导致种间杂交现象普遍存在,给分类研究带来极大困难。且柳属为雌雄异株,雌、雄花开放、叶长出的时间往往不一致,因而很难在同一植株或个体上看到一个种的所有特征,同时由于缺乏对泛喜马拉雅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繁柳组种类的详细考察,导致部分种类的标本数量缺乏,给研究带来困难,为繁柳组的分类修订带来极大不便。 通过对国内外10多所标本馆的4000余份馆藏标本研究,结合全面的文献考证,深入的野外考察和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种类的形态特征,经统计,分析,发现子房柄的长度、雌花苞片被毛情况、雄花苞片被毛情况、雄花苞片形状、花丝被毛情况、叶片形状、叶柄被毛情况是有价值的分类性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繁柳组32种成熟叶片进行观察,发现表叶片气孔外拱盖类型、气孔形态、蜡质层类型等性状较为稳定,对于部分表型相似的种类有较好的区分作用,可作为泛喜马拉雅地区繁柳组分类修订的依据。 在野外考察,标本考证和有价值的分类性状的基础上,对泛喜马拉雅及其邻近地区的繁柳组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归并处理种类3个,处理变种1个。承认泛喜马拉雅地区繁柳组植物共有25种3变种,同时依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雌株特征、雄株特征、枝叶特征给出了泛喜马拉雅地区繁柳组的4种分种检索表,并给出每个种订正后的形态描述和地理分布图。 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即按照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的编研格式以英文编写的泛喜马拉雅地区柳属繁柳组的分类学修订,该结果可作为泛喜马拉雅植物志柳属繁柳组的初步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