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工具与人的现实生活相割裂,并且其作为现实生活对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被漠视甚至抹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用以认识为核心的教学观指导语文教学,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专制、封闭状态。这与本应充满生命活力、“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大相径庭。因此,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以及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我们必须在对传统语文教学观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观念,也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具有开放性、多元化特征的语文民主教学观。这种新型的语文民主教学观将对我们的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语文民主教学观概说。此部分主要介绍了语文民主教学观的内涵、特征及建构意义。语文民主教学观就是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着眼革除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着力树立一种以建立“我—你”师生关系为前提,以实施师生双方平等的对话为手段,以强化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意识为保障的新型教学观念,从而为确保语文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持,使师生双方在充分、全面地体验到自由、平等、愉悦和幸福的基础上,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最终目标。语文民主教学观具有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和师生共同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三个方面的特点。建构语文民主教学观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 第二部分:建立“我—你”的师生关系。此部分首先论述了“我—你”师生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教学内容为中介所构成的“主体—主体”的交往关系,是一种主体间的、完整性的、动态生成的关系,强调师生之间没有压迫和强制,达到了真正的平等。然后从语文民主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评价三方面来阐述了建立“我—你”的师生关系是建构语文民主教学观的前提和基础。最后重点讲了如何建立“我—你”的师生关系,弘扬语文民主教学观。第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从专制到民主、从封闭到开放,使其成为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平台;第二,要促进教师转换角色,使其具有民主的意识和胸怀,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第三,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建构语文民主教学观落到实处。 第三部分:实施平等的对话教学。此部分首先介绍了对话教学的涵义,强调教师、学生、文本都是独立的主体,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双向沟通、交流与互动,认为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学生通过与教师、与文本、与他人及自己的平等和谐的对话、沟通与交流完成自主建构和生命成长的过程。然后,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实施对话教学是建构语文民主教学观的关键。一方面,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独白式”和“问答仪式”教学,造成了语文课堂对话的缺失和教学的专制,要实现语文课堂的民主,就要实施平等的对话教学;另一方面,对话教学木身所具备的平等、互动和创造生成等特点渗透着民主的思想内核,符合语文民主教学观的建构要求。最后,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层面论述了如何实施对话教学,实现教师主体一文本主体一学生主体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第一,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第二,实现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第三,鼓励学生之间的对话。 第四部分:强化理解与尊重意识。此部分首先介绍了理解与尊重的涵义,指出理解与尊重是语文民主教学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理解与尊重意识是建构语文民主教学观的保障。第一,理解与尊重消解了教师的知识权威;第二,理解与尊重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融洽;第三,理解与尊重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后,从知识、情感和评价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强化理解与尊重意识,发挥其对建构语文民主教学观的保障作用。一是,确保意义分享、知识共享;二是,求得情感交流、心灵共鸣:三是,注重全面评价、引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