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旅游产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主要经济增长点,城市旅游成为当今旅游业中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旅游形式之一。2015年8月4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部署改革创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工作[1]。因此,对城市旅游效率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城市作为旅游生产单元,在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旅游生产要素投入在特定时期内产出最大化,使其利益相关者得到收益最大化。我国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景色秀丽,2016年,中部六省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21.77%,旅游总收入的平均值为4919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的达到45.75%,同时中部六省城市化达到53.44%的平均水平。中部城市旅游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旅游生产要素投入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研究其旅游发展过程中资源投入转化成产出的能力,本文以中部六省(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城市旅游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旅游评价模型对六个省份的旅游产出效率进行研究。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六省城市旅游发展情况,构建城市旅游评价体系,研究中部六省城市旅游效率。本文综合国内外城市旅游效率研究的相关成果,结合中部六省城市旅游特点,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部六省城市旅游效率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中部六省城市旅游效率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评价体系从资金、劳动力、环境、交通、资源吸引力等方面考虑城市旅游生产要素投入情况,从经济效益和城市知名度两方面考查旅游产出情况。运用中部六省城市旅游效率静态评价模型,对中部六个省份城市旅游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随后运用中部六省城市旅游动态模型对中部六省城市旅游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进行测算,揭示各个省份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变动趋势,最后对城市旅游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进行收敛性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中部六省城市旅游的综合效率总体上保持较高水平,呈南北有效中间无效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和资源配置情况是影响城市旅游发展情况的重要因素。(2)中部六省城市旅游纯技术效率高,且有效区域广,呈南北东三面半包围空间分布特点。旅游技术有效区域范围广,表明中部六省旅游资源利用的平均技术水平较高。(3)规模效率是影响中部省份城市旅游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江西省、安徽省和湖北省存在旅游要素投入规模,结构和旅游企业结构尚不合理,可以通过优化城市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突出旅游特色、提升产业技术的路径来提高城市旅游效率。(4)技术进步是中部六省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中部六省城市旅游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提高城市旅游效率需要提升旅游产业技术,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5)中部六省各省份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最终收敛于相同的稳态水平,各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与期初水平负相关,较低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省份对较高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省份具有“追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