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维菌素(IVM)广泛用于畜禽和伴侣动物的寄生虫疾病防治。传统的IVM口服与注射制剂需要频繁给药,血药浓度波动较大,影响寄生虫病的防治效果。目前,虽然有相关的长效制剂或缓释丸剂报道,但是均存在着不同的缺陷。本研究制备了含可溶性硅酸盐玻璃IVM缓释丸剂,避免了现有IVM制剂的缺陷。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IVM缓释丸剂的创制采用廉价的碳酸钠和二氧化硅,通过高温熔融法制备可溶性玻璃。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显示可溶性玻璃的碳酸根特征峰消失,仅有1000波数左右硅酸盐的特征峰。电镜扫描发现,可溶性玻璃粉末表面有不规则的孔隙。用制备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溶性玻璃作为IVM缓释丸剂的辅料之一。以丸剂在人工瘤胃液中崩解时间为指标,用单因子、部分因子和全因子试验筛选IVM缓释丸剂组分及制备工艺参数。以微晶纤维素、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因子,用Box-Behnken进行响应面优化。丸剂最佳组方为重晶石粉与可溶性硅酸盐玻璃粉比例为2:1,微晶纤维素比例为8%,淀粉比例为0.5%,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比例为0.25%。最佳制备工艺为湿法12目制粒,60℃烘干30min,14目整粒,37.5 T压力压制丸剂,30℃固化24 h。分别制备了两种IVM规格的缓释丸剂,IVM缓释丸剂长28.12 mm±0.14 mm,宽16.10 mm±0.13 mm,高13.03 mm±0.05 mm,每个丸剂质量为 11.4842 g±0.1675 g,平均密度为 1.95 g/cm3。2.IVM缓释丸剂相关检测方法建立建立了缓释丸剂中IVM含量HPLC-UV检测方法。丸剂经粉碎后,用甲醇提取,样品稀释后进行HPLC检测。色谱条件为Waters Symmetyr-C18(4.6×250 mm,5 μm)柱,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v/v),检测波长24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 μL。结果表明在0.5 μg/mL~50 μg/m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回收率在95.47%~106.72%之间。批内变异系数在1.41%~6.44%之间,批间变异系数在1.21%~2.28%之间,均小于10%。建立了 IVM在人工模拟瘤胃液与血浆中HPLC-FLD检测方法。人工模拟瘤胃液与血浆样品分别经乙酸乙酯与乙腈提取,50℃氮气吹干,用N-甲基咪唑与三氟醋酐对样品进行衍生化。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水(97:3,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荧光检测器的激发波长为365 nm,发射波长为475 nm。IVM在人工瘤胃液中标准曲线0~2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4),在1 ng/mL~1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IVM在血浆中标准曲线在0~1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3)。IVM在人工瘤胃液回收率在96.65%~99.76%之间,批内平均变异系数在1.52%~5.46%之间,批间的变异系数为3.73%±2.01%。人工瘤胃液中IVM最低检测限为0.3 ng/mL,最低定量限为0.5 ng/mL。血浆中IVM回收率在93.61%~99.79%之间。批内平均变异系数在2.73%~3.74%之间。批间变异系数为3.34%±0.53%。IVM在血浆中检测限为0.1 ng/mL,定量限为0.3ng/mL。样品中高、中、低、LOQ的IVM浓度在不同条件下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均符合方法学的要求。3.IVM缓释丸剂释放动力学的研究将IVM缓释丸剂放入装有900 mL含0.5%SDS的人工瘤胃液的溶出杯中,在温度39.5℃,转速100 rpm的条件下进行体外释放试验。在不同的时间采集1 mL样品,并每天更换释放介质,直至试验结束。添加0.50gIVM原料的丸剂在第1d出现突释,释放IVM达到48.37 mg±3.04 mg,占丸剂中IVM总量的10.56%。在7 d~53 d,为丸剂缓释阶段,每天IVM释放量在2 mg~9 mg之间。在54 d~57 d,IVM的释放量增加到每天10 mg~13 mg。在58 d~62 d IVM释放量降低至释放结束。丸剂在人工瘤胃液的累积释放IVM达到423.72 mg±5.49 mg,累积释放率为92.52%。添加0.25 g IVM的丸剂在第1 d也出现突释现象,IVM释放量达到27.74 mg±1.62 mg,占丸剂含IVM的12.27%。在7 d~59 d,为丸剂缓释阶段,每天IVM释放量在1 mg~6 mg。丸剂累积释放IVM达到209.10 mg±4.56 mg,累积释放率为92.49%。最佳拟合释放动力学方程均为Korsmeyer Peppas方程,释放方式的参数n值分别为0.5180和0.4581,介于0.45和0.89之间。表明IVM缓释丸剂在体外是通过扩散侵蚀方式释放IVM。6只体重为21.20 kg~24.20 kg的绵羊(小尾寒),每只羊口服一个IVM缓释丸剂。在不同的时间采集2.5 mL血液样品,经3000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至-20℃保存。丸剂持续在瘤胃内滞留近1个月,平均达峰浓度为6.69ng/mL。在1 d~14 d血浆IVM浓度相对稳定,维持在1 ng/mL~6 ng/mL。在28 d时,血浆中IVM的浓度为0.63 ng/mL±0.12 ng/mL。分别用WinNolin 5.2软件计算其房室模型和非房室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依据赤池判据(AIC)和施-贝氏判据(SBC),IVM丸剂体内释放符合一级一室(无滞留期)模型。房室模型的Ka,Ke,Tmax,Cmax,AUC,CL分别为 1.69 d,0.06 d,2.33 d,4.42 ng/mL,86.86 ng·day/mL,122.26 L/day/kg。非房室模型的Ke,t1/2β,Tmax,Cmax,AUC,Vd,CL,MRT分别为8.33d,6.37 d,1.5 d,7.53 ng/mL,76.63 day·ng/mL,2501.93 L/kg,270.31 L/day/kg,12.71 d。通过比较两种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现非房室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更加接近单次口服IVM缓释丸剂的药代动力学结果。4.IVM缓释丸剂初步质量评价IVM缓释丸剂含量在标示量的98.87%~102.06%之间,符合含量在90%~110%之间的规定。IVM缓释丸剂之间重量差异符合相关规定。鉴别项下,IVM缓释丸剂中IVM出峰时间与对照品保持一致。IVM缓释丸剂对高温、高湿和光照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高湿试验丸剂质量增加不超过3%,说明丸剂没有吸湿性。对包装在铝箔袋的IVM缓释丸剂进行的加速试验,在40℃,相对湿度75%条件下稳定性良好。本研究制备的羊用IVM缓释丸剂,制备方法简单,具有安全、高效、动物体内无异物残留的特点。IVM缓释丸剂在羊体内持续释放近1个月,优于常规IVM制剂,对我国,特别是北方牧区的羊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