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下,以创客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及个体走入大众视线,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科技创新力。在相关创新活动研究领域,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出现关系性转向,开始关注社会关系对创新活动的产生和推广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经过近十年城市创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进入新的时期,建设形成不同形式和内涵的新型城市创新空间。本文以南京和北京创客空间为例,依托关系性理论的理论框架,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将社会网络与虚拟和实体空间结合起来,从群体和个体角度探究社会网络关系的演化过程及其相应的空间选择与建构过程,探究社会网络关系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关系性理论为研究社会网络与空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剖析人的活动与空间的相互关系,从时空间层面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将“南京创客空间”和“北京创客空间”作为我国创客空间的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以QQ、微信群交流记录为分析数据,借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中心性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各发展阶段中组织成员之间形成的社会网络特征及关系结构,发现组织内部的关系结构逐渐形成“沙漏型—金字塔型—单片层”的演化过程,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反映出个体社会关系、空间活动、角色作用的多样性特征。其次,本文从社会网络的整体网和个人网角度分析了个体社会关系的角色和内容的多样性,个体间的差异产生了空间选择结果和建构能力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空间的多样性。最后,基于对社会网络与空间的多样性的相关关系分析,本文认为社会网络关系与空间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机制,不仅二者具有相互依赖性,而且社会网络关系会进一步选择并建构虚拟和实体空间,引导空间的内涵和表征。这种空间的构建能力以个体需求为动力,并由社会关系之间的权利差异决定了其空间的建构差异。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创客空间”这一社会组织内部形成了较为松散的社会网络关系,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形成了网络关系结构的动态变化,形成“极化一均衡—再极化”的演化趋势;社会网络关系与空间需求之间形成相关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空间选择结果;社会网络关系对虚拟和实体、宏观和微观空间形成一定的依赖性,空间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社会关系的构建;空间的多样性是社会网络关系以“人”的需求为动力进行空间选择和建构的结果,这种能力的差异来自于网络关系之间的权利差异。对于创客这类创新性社会组织来说,本文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讨论:创客空间这类社会组织在创新活动中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对创新产品的实现起到更广泛的社会意义;相比于虚拟空间,实体空间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并在创新活动的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相应的空间需求,城市创新活动空间的建设应把握个体活动的特征和需求;除物质环境外,制度环境对科技创新领域参与者起到重要的作用,创客组织也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大机遇。本文正文共约42 000字,图表12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