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突出问题之一。作为典型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的受教育情况应该得到关注。剖析我国残疾人教育不公平现状,探讨推进残疾人教育公平的伦理依据,提出解决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对策,是现实提出的迫切要求,这对全面推进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公平是给人应得而不给人不应得的行为。公平的原则有两层含义: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应该完全平等;人人享有的非基本权利应该比例平等。从教育的活动过程来看,教育公平包括入学机会公平、教育条件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三方面的内容。残疾人的教育公平问题即指残疾人在入学机会、教育条件和教育结果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尽管我国残疾人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现存的公平问题仍然是严峻的。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在入学机会上,残疾人被学校拒收的现象屡有发生;在教育条件上,残疾人求学的客观环境还存在障碍,残疾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在教育结果上,残疾人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推进残疾人教育公平的伦理依据是:残疾人在发展权上享有与普通人相同的权利,受教育权是最重要的发展权,所以在入学机会上残疾人应被公正对待;残疾人又是与众不同的,人道主义要求为残疾人接受教育提供硬件上和软件上的保证;而残疾人与普通人共同构成了这个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应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让残疾人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服务社会。解决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对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残疾人观;提高残疾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而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