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滚阻翻新轮胎配方开发及制备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shenshi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从研究白炭黑的硅烷化反应程度入手,研究了混炼温度和硫化温度对轮胎胎面胶配方损耗因子Tanδ的影响,并优选了低滚阻翻新胎面配方与常规高耐磨配方及TBR低滚阻胎面配方进行了性能比对。在优选配方进行车间大料生产时,对比了现在存在的三种不同混炼工艺设备对低滚阻胎面配方加工性能及白炭黑硅烷化反应程度的影响;使用低滚阻配方在串联密炼机一次法设备上混炼制成的混炼胶,使用该混炼胶生产的预硫化胎面配合专用胶浆进行了翻新胎的试制。结果表明:混炼温度对白炭黑补强配方硅烷化反应程度和损耗因子Tanδ影响很大,最佳的混炼条件是150℃下混炼200秒;硫化温度越高损耗因子Tanδ越大,越不利于轮胎滚动阻力的降低,150℃硫化是损耗因子Tanδ和生产效率平衡的最佳硫化温度。本研究中优选的低滚阻翻新胎面配方物性与高耐磨翻新胎面配方相当,磨耗略低,高温下的损耗因子Tanδ低46.1%;与TBR低滚阻胎面胶配方相比,阿克隆磨耗和DIN磨耗性能有明显提升,且高温下的损耗因子Tanδ略低1.3%,是用于长途运输类卡客车拖车轮翻新胎的理想配方。在混炼胶制备时对比了常规分段法混炼工艺、低温一次法工艺和串联密炼机一次法工艺,三种工艺对门尼粘度的降低效果相当,串联密炼机一次法混炼胶表现出了最优的挤出加工性--挤出尺寸波动小、停放后收缩最小和最佳的硅烷化反应程度,且生产效率最高,能耗最低,是进行白炭黑补强胎面胶混炼的最佳工艺选择。使用低滚阻翻新胎面配方在串联密炼机一次法设备上混炼制成混炼胶,使用该混炼胶生产的预硫化胎面配合专用胶浆生产的翻新轮胎,滚动阻力系数较常规胎面翻新胎低22.8%,达到了美国EPA关于Smartway的认证标准,产品已经获得认证证书;路试胎测试表明翻新胎质量良好,平均磨耗1.1-1.3km/mm,预计单胎行驶里程可达13万-15万千米。
其他文献
论述了世界铼的资源、生产工艺、应用及市场状况.随着超耐热合金的研究成功,航空、航天和石油化学等工业对铼的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国际上供不应求,其价格有望稳步上升.
系统地介绍了非概率可靠性度量指标的发展状况,对应用最为广泛的凸集比例因子非概率可靠指标,概述了其求解方法,分析了隐式极限状态方程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就其发展趋势提出了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而鼓浪屿作为我国又一个申遗成功的历史文化节点,承担着传承与发扬我国灿烂文明的重任,这种传承与发扬是多维度的,饱含文物、建筑、景观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审林振淦著《马克思恩格斯论述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1年6月出版。
一般认为,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国际格局,是指世界多个力量中心同时并存,相互消长,但是美国谋求世界单极目标和多极化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和冲突,中国的对外政策是推动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