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件项目在今天的社会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软件产业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它的成功也遭受着巨大的风险。由于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应用软件在其质量上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日趋重要。由1990年起,全球已经有大批机构或学者陆续着手于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近几年,软件项目风险管理也逐渐受到我国学者的青睐,成为研究热门。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是有关识别项目风险、风险评估、响应及相关方面的监测。然而,软件公司有不同的规模大小,项目风险是多元化的,有许多的风险需要项目风险管理人员采取措施来控制。但是,无论规模大小,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包括财力、人力、物力等,都是有限的。是否每个风险因子都对项目的成败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而值得和有必要采取措施?如果风险因素的影响各有不同,是不是有一部分风险应该进行优先管理?什么风险应该优先进行控制?解答这些问题的根据便是风险管理的优先权,优化配置有限资源,从而获得最佳的风险管理效果。本文正是考虑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根据客户要求的不同,一个软件项目面临的具体风险也会不同,研究采用Kano模型科学合理地确定软件项目风险因素管理优先度,根据确立的风险管理优先顺序对不同风险因素采取适合的应对措施,从而确保软件项目的顺利完成并达到有限资源情况下的最优化管理。本文第二章归纳总结了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和卡诺模型当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当前,针对风险管理优先级别的研究相对比较欠缺,其内涵是指分析辨别出风险之后,根据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遭遇的各种风险排序,确立管理优先顺序。Kano模型在质量管理和产品设计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最初多用于制造业,如今被广泛应用于服务业,但是还没有被运用于风险管理领域。接下来,本文介绍了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企业要求,从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和风险应对与监控四个方面来阐述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本文参考以往对项目风险管理优先级评价理论的研究成果,包括评价指标和模型,构建了软件项目风险因素指标体系。根据风险指标的构建标准,选择了十个基本的软件项目风险因素,并将风险影响度、风险管理有效度、风险发生概率、风险管理成本与风险可控性等纳入软件项目风险指标体系。Kano模型虽然主要被运用于质量管理和产品设计领域,大量研究与实践也已经证明它的合理性,可是它并非衡量满意度的模型,而是可以用来对需求或者指标进行分类的模型。根据对Kano模型的研究和对该模型核心思想的认识理解,文章尝试运用Kano模型对软件项目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对Kano模型进行一定的转换和语言表述说明,使其适用于风险管理。然后对本文提出的项目风险管理Kano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一方面,详细阐述了问卷的设计、问卷调查和样本情况,并对问卷的质量进行了信度与效度分析,确保获得的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另一方面,对风险因素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风险管理优先度评价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文章最后,总结归纳本文的研究结论、本研究不足的地方以及未来下一步可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