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衔接模式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gerfdgcvbrrgfd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高铁客站的功能组织、空间形态呈现出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为建设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了可能性。为了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在城市之间的流动,缩小地区发展差异,高铁客站需充分发挥多种客运交通方式联合运输的优势,缩短高铁客站与城市对外交通的换乘时间、换乘距离,降低旅客的出行成本,高铁客站与对外交通的一体化衔接已成为高铁建设的大趋势。  公路客运作为我国中短途的客运市场主要承载者,而高铁客站主要依附于中长途的客运市场,二者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充分利用我国覆盖面大、建设相对成熟的公路客运网络作为高铁网络的补充和延伸,从而满足出行旅客的选择多样性。从宏观层面出发,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高效衔接不仅有利于所在城市的发展,以高铁客运枢纽为核心,结合汽车客运站形成“点—轴”的发展模式,更加速了城市空间结构的进一步演变,促进公共交通网络布局的均衡性。从中观层面出发,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高效衔接缩短了旅客换乘时间,枢纽的换乘效率提高,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范围,从而为高铁客运枢纽吸引更多的中转人流,发挥高铁客站作为城市对外交通转化节点的优势,实现区域交通网络的高效衔接,带动整个高铁站区的可持续发展。从微观层面出发,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高效衔接遵循高铁建设的“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五性原则,实现了高铁客运枢纽的高效运转,达到“零换乘”的要求,推动内部换乘系统的协调运作。  本文首先从城市发展、高铁客站选址、高铁客站规模出发,探索了影响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衔接的主要因素,并借鉴了既有高铁客站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将我国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衔接模式分为5大类,对其优劣势及适用范围进行总结。最后,针对高铁客站与汽车客运站的衔接模式的客流组织和换乘空间,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含歌舞厅在内的各类休闲场所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一些歌舞厅,特别是迪斯科舞厅带来的噪声,尤其是低频噪声与低频振动严重影响着周围环
论文以案例分析这种建筑学习方法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于现有分析方法的研究,反思其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从空间感知想象的视角出发,探讨一种新的案例分析方法。在分析的过程
遗址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为了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遗址博物馆应运而生。遗址博物馆的特殊性在于其不仅承担着教育传播和旅游服务的基本职能,更重要的是对遗址的保护和研究。近
该论文基于大量的实例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近代上海西区,详尽地研究了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式建筑发展并逐渐成为主流的过程中,独立式住宅这重要的一枝.
该文是对于80年代以来,建筑界的一些最新动态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技术乐观主义倾向,情感化倾向的深入,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尝试三方面的内容.通过大量建筑实例的分析与比较研究
南京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许多国家在此设立了驻华使领馆,便于与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交流。驻华使领馆建筑作为政治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无论在功能布
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从“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直至“中部崛起”的循序推进,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快速推进,成为继东部沿海地区之后城镇人口的第二大空间载
在人类活动很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城市建设“绿色、低碳”的要求。新区建设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扩展方式,其低碳化转型紧迫且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