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VEGF、bFGF表达的影响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az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 VEGF、b FG F表达影响的研究,探讨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方法:  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25只、模型组65只。模型组65只,使用氯胺酮注射液(100mg/kg)经腹腔注射麻醉,采用阴囊切口,切除模型组大鼠双侧睾丸,缝合阴囊皮肤,置于清洁鼠笼内,1 周后大鼠自然恢复。然后给予正常组大鼠生理盐水0.1ml/只,皮下注射,每日1次;模型组大鼠给予溶于橄榄油的丙酸睾丸酮5mg/kg,颈背部皮下注射;21天后分别随机取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各5只;断颈处死后取其前列腺组织,计算前列腺指数。将前列腺组织固定包埋,作HE染色。结合前列腺指数与病理结果证明造模成功。  将造模成功的模型组大鼠60只,按随机对照表法分组:B组为增生对照组20只;C组为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20只;D组为非那雄胺组20只。其中正常组剩余20只作为A组。然后给予正常组与增生对照组大鼠生理盐水 2ml 灌胃每天一次,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大鼠给予加味桂枝茯苓颗粒水液10g/kg/d,2ml/d;非那雄胺组大鼠给予非那雄胺1mg/kg/d灌胃,2ml/d,以上4组均连续灌胃30d。  然后各组大鼠称重后断颈处死。取前列腺组织,用微量称称重、测量前列腺体积、计算前列腺指数、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大鼠前列腺的组织的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  结果:  (1)大鼠去势后采取丙酸睾丸酮腹腔注射法成功复制前列腺 增生模型。与正常组相比,其他各模型组大鼠前列腺腺体湿重、体积及前列腺指数均明显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光镜下增生对照组大鼠前列腺腺体排列紧密,明显呈结节状增生,腺泡上皮细胞增厚为高柱状,上皮呈复层或假复层排列,大部分腺上皮形成乳头状突起突向腺腔内,腺腔小,腺腔内分泌物增多,腺体间可见小血管扩张。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和非那雄胺组:部分腺腔变大,乳头状突起较增生对照组减少,上皮细胞单层柱状与高柱状兼有,多为单层柱状,腺腔内基本无分泌物,间质偶见小血管扩张。  (3)增生对照组VEGF、bFGF阳性颗粒积分光密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 ;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和非那雄胺组 VEGF、bFGF 表达显著低于增生空白组(P<0.05);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VEGF、bFGF表达与非那雄胺组相似,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可降低前列腺指数,缩小前列腺体积,可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  (2)加味桂枝茯苓颗粒通过改善腺体排列密度,减少乳头状结构数量,抑制大鼠前列腺腺上皮的增生及腺腔的扩张,达到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目的。  (3)加味桂枝茯苓颗粒通过降低大鼠前列腺增生腺体组织中VEGF、bFGF等相关因子,缩小增生腺体体积、改善病理结构,发挥治疗大鼠前列腺增生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开始向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转型升级,通过新建投资、兼并、收购等形式吸收其他企业.庞大的组织结构使管理难度加大,财务管理问题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