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高校教育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的核心,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已有对高校教学方法的研究停留于教学方法本身和教学方法运用本身,缺乏从运用主体——高校教师来研究教学方法。在实际中,部分高校教师在对待教学方法的观念、运用上都存在着不容小觑的问题,这些都清楚地说明,高校教师使用教学方法,需要底蕴。缺少了底蕴,好的教学方法教不出应有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并导致教育质量低下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本文基于高校实际课堂,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出高校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底蕴的涵义、底蕴养成的影响因素、底蕴的积淀和底蕴的释放。高校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底蕴即高校教师在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础条件,包括意识、知识、能力等维度上的诉求。要明确的是底蕴是指向高校教师运用,也是教师素养中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直接相关的内容。高校教师对实际教学对象的认识、高校教师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学校和社会对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底蕴的养成都有直接影响作用。高校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底蕴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是随着各种条件的成熟,在长期教学中不断积累和完善的。教学运用是积淀的实践阵地,教师培训是积淀的拓展方式,教师的自我研究是积淀的主要途径。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底蕴直接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上的实际水平是检验其教学方法底蕴的直接途径,主要表现在教师选择上匹配实际(观念匹配、现实匹配、自我匹配)和在运用中体现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两个方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