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红色素的分离、分析及其原料菌株紫外诱变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t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食品行业中,色素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包括化学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大类。合成色素具有致癌、致畸等毒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开发和应用,因此安全性较高的天然色素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天然色素按来源可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素、微生物色素等。其中动、植物色素品质差异大,产量小,成本高,且一般稳定性较差,使其应用发展受到制约。而微生物色素作为一种新兴行业,越来越受研究人员的关注。尤其是某些真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色素(如红曲霉),而且真菌生长快、易培养、可进行简单地大规模工业生产,因此真菌色素逐渐成为获取天然色素的一种重要途径。本实验室在对南极微生物的筛选过程中,从南极样品中筛选到一株能大量分泌紫红色素的真菌Geomyces sp.WNF-15A。Geomycessp.WNF-15A 属于嗜冷的地丝霉属(Geomyces)真菌,也是一株紫红色色素高产真菌菌株。在前期实验研究中发现,其发酵液经预处理可得到色价达到144.05的色素固体粉末。1L发酵液可以获得1.71 g色素干粉[3]。Geomycessp.WNF-15A产色素能力在同类微生物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其与已广泛使用的天然色素——红曲红色素具有类似的化学结构,化学稳定性与之相近。在食品添加剂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应用潜力。为实现南极红色素工业化生产,本课题对南极红色素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采用柱层析和HPLC制备技术对南极红色素进行分离纯化,结合UV、IR、MS、HR-ESIMS、1H-NMR、13C-NMR、2DNMR(含 HSQC 和 HMBC)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主要单体化合物结构进行解析。鉴于其母核结构与红曲红色素相同,因此选择红曲红色素做对照,对其稳定性、毒性等进行研究。此外为克服其低温发酵的缺点,对Geomyces sp.WNF-15A菌种进行紫外诱变,并通过相应面法进行培养条件优化,以得到耐高温、色素高产菌株。希望将南极红色素开发成为一种能够满足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适应多行业用途的色素。研究发现南极红色素极性大,分离纯化难度大。经反复制备分离成功得到红色素呈色单体化合物,经鉴定确定其化学分子式为C23H23N05,母核结构与红曲红色素母核结构相同。以红曲红色素为对照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极红色素对紫外光稳定;对绝大多数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稳定;在pH=6-10范围内稳定性好。经HPLC初步分析,南极红色素中不含毒性成分桔青霉素,安全性优于红曲红色素。毒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南极红色素实际无毒。紫外诱变研究结果成功诱变得到了耐高温色素高产菌株YB-012,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其pH值、糖浓度、接种量的最佳值分别为5,3%,7%。研究结果表明,南极红色素稳定性、安全性优于红曲红色素,诱变菌株耐高温、色素高产,具备开发为食品、药品、化妆品行业着色剂的潜力。
其他文献
松脂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合成香料、药物及精细化学品方面,整个关联产业已占到GDP的10%。松脂经粗加工可制得松香和松节油,有关松香的研究已比较成
聚对苯撑吡啶并二咪唑(PIPD,商品名M5)纤维作为一种新型芳香杂环聚合物,具备刚性棒状聚合物独有的优异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因结构中含有大量极性基团,使其能形成蜂窝状的三维
在北方季节性冻土区的一些基坑工程,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期和使用期已发生很大变化,可能要经历越冬期。桩锚支护结构是一种桩、锚索及被支护土体协同工作的支护体系,工程
无线互联网及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带动着网络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加剧信息过载问题,加大了用户寻找所需信息的难度。推荐系统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其中推荐算法对推荐结果起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愈来愈大,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工程建设中会经常遇到软弱地基,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层出不穷
加工中心是数控机床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基础装备之一。目前,市场对中档和普通档加工中心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同时,市场的瞬息万变也给加工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加工中心
在建筑材料领域开发和推进节能环保的建材对现代建筑装饰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目前,新型建筑材料需要具有保温、隔热、不燃、调节湿度、净化空气等优点,而硅藻土由于其具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单相材料中非均匀组织结构能够获得较好的强度与塑性匹配,双相钢作为两相材料,通过调控软硬相获得非均匀组织结构有望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获得较好的延伸
碳-碳键的形成反应是有机反应中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碳-碳键的形成对于人造化学品很重要。在本实验中,我们以1,3-环二酮为原料,通过格氏试剂与羰基发生
在卫星激光测距中,对激光指向方向进行鉴别不仅能有效的减少观测时的脱靶率,提升数据接收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实现观测台站全自动无人值守观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