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监测分析与预测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ac_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作为远程遥感对地观测的全新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全天候、全天时观测等优点,但其本身也存在诸多缺陷,如时空失相干和大气延迟效应等,为解决上述因素对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时序InSAR技术就此产生,时序InSAR技术的提出不仅使形变监测的精度得到提高,而且能够获取地表形变的时间序列结果,但面对海量新增SAR数据,传统时序InSAR技术处理时间长且无法动态监测,针对上述问题,融合序贯平差的渐进式SBAS-InSAR技术就此产生。本文以北京平原地区为研究区,利用时序InSAR技术和融合序贯平差的渐进式SBAS-InSAR技术监测与分析研究区的地面沉降,并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谱定量分析研究区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流场间关系,最后利用多种模型对研究区的地面沉降进行模拟和预测。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利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基于Sentinel-1A升轨数据监测获取2017—2019年研究区的地面沉降时空演变信息,并结合相关资料定性分析研究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监测时间段内,研究区的主要沉降区域位于研究区东部的通州区与朝阳区,PS-InSAR与SBAS-InSAR得到的年沉降速率分别为115mm/a与120mm/a;研究区的地面沉降受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基地构造、可压缩黏性土厚度及地质灾害的影响。(2)本文利用一种融合序贯平差的渐进式SBAS-InSAR技术动态、精确、高效地监测研究区地表形变信息。该技术只需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已有影像中少部分“较新”影像和新增影像进行增量解算,后利用序贯平差思想即可获取所有影像时刻的地表形变。与传统SBAS-InSAR技术相比,该技术大大提升了地表形变监测效率;通过渐近式SBAS与传统SBAS地表形变监测结果对比,表明渐进式SBAS-InSAR技术获取的监测结果可靠性高。(3)本文采用了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谱方法分析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变化在时频域上的关系。研究发现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之间存在滞后或正相关关系,其滞后时间随研究区不同而不同。(4)本文以2015—2021年研究区的年沉降量为因变量,以地下水水位变化、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为自变量,分别建立GM(1,1)模型,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和GA-BP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研究区地面沉降的发展,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因地面沉降引起的相关灾害提供参考。模型拟合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沉降量变化为非线性趋势时,较理想的预测拟合模型为经遗传算法改进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当沉降量变化为线性变化趋势明显时,较好的拟合预测模型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他文献
针对碳酸岩储层采用常规盐酸酸化措施有效期较短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制出了一种适用于碳酸岩储层的潜在酸解堵体系,其具体配方为:10%潜在酸A+20%潜在酸B。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潜在酸解堵体系具有良好的静态缓速效果,在溶蚀反应初期,潜在酸解堵体系对碳酸钙的溶蚀率仅为3.8%,远小于常规盐酸的溶蚀率,而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潜在酸对碳酸钙的最终溶蚀率仍可以达到26.8%,具有良好的溶蚀效果;潜在酸还具
<正> 四川盆地从震旦系至白垩系多层赋存卤水。水中不同程度地富含溴、碘、硼、锂、钾等多种有用组分。其浓度有的达到或超过工业品位或综合利用品位。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工业开发,属于“工业原料水”或称之为“液态矿”(如液态碘矿、液态钾矿)。本文在近十年来对四川盆地卤水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从水质、水量两方面(限于现有研究程度仍以水质为主),对四川盆地多层系卤水进
期刊
期刊
常规稳定分层注水通过地层原有孔隙、裂缝向地层回注大量的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注水段间的均质差异问题,但容易出现因注入水水质不合格,导致堵塞地层,造成注入压力逐渐升高,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脉动注水解堵增注技术,并开展了脉动解堵实验研究。从水力脉动对无机垢和有机垢的解堵方面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现象表明,水力脉动可产生低频、高幅压力和震动波使地层形成裂缝网和破碎堵塞物,可有效抑制无机垢的沉降,剥离有
农地权利配置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强化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然而,农地权利配置却呈现日趋固化和低效的趋势,加剧了土地细碎化问题,农地权利体系亟需完善。已有研究侧重从新制度经济学和农民个体权利保护视角解释农地权利配置的效率损失问题,却无法解释为何农民土地权利越充分,农地资源利用越低效的问题。如何在满足农民公平地权
为构建数字孪生流域,提高水文信息监测能力,强化水文应急监测手段。利用目前先进的雷达侧扫技术,解决流量在线监测难题。通过对高安水文站侧扫雷达在线监测系统与走航式ADCP的比测成果进行分析计算,对同时段在线监测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流速、断面面积、流量等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平均流速及流量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学位
<正>近日,水利部发布了《2022年度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清单中共包含106项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其中“基于激光雷达的水土保持测量技术”等9项涉及水土保持行业。近年来,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企业投入到水土流失预防、治理、监测等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中来。一大批管用实用的科技成果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
期刊
针对传统流量测验方式存在的自动化水平低、高洪流量测验困难、难以适应当前水文测验新形势等问题,屯溪水文站安装了定点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本文介绍了屯溪水文站定点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仪器安装等情况,同时对该系统的分析率定、误差分析、成果验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雷达波测流系统在中高水时各项测量指标符合《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 50179—2015)的要求,解决了中高水测验困难的问题,减
在注水开发油藏中,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大部分油藏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油藏综合含水率高,结垢问题日趋严重,造成油水井井筒、采油设备、集输系统以及地层堵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油气的正常生产,增加了采油成本。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中性解堵剂技术研究,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同时开展了现场试验,降压增注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期增注技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