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其融资难、创新低是我国一直以来面临的困境。在当前“新常态”经济下,新旧增长点的交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创新成为了改革核心,引起了学术界和政治界的强烈关注。商业银行,作为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其发展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至关重要。然而银行在逐利及避险动机的驱动下,不愿向经营风险大、财务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因此如何鼓励和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意愿,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渐进式的改革,我国银行业改革得到了有序推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逐步实现股份制改革,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不断壮大,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形成与发展。然而市场化改革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自主性,出于追逐利润的商业化动机,银行更愿意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金融信息可及性较好的地区设立网点,而从落后地区撤离,形成我国商业银行竞争格局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性。目前大量国内外文献表明金融系统的良好发展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然而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的作用分歧较大。因此,聚焦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研究银行业竞争度和区域性银行发展对企业信贷、创新的影响,对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瓶颈问题,优化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采用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全国金融机构的金融许可证信息,构造不同城市内银行业竞争度指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统计调查的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结构对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影响,为我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创新低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一共分为七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结构对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影响研究”这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并介绍了研究思路、方法和结论,给出了研究的总体框架,同时提出了在国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主要是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发展的背景介绍,首先梳理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介绍了中小企业的作用和面临的困境;同时给出了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进程,总结了不同类型银行的特征及我国银行业的格局。 第三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首先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角度,阐明了不同时期对二者之间因果关系的探讨;然后从银行业竞争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的角度,分别介绍了垄断有利和竞争有利两种观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最后,从区域性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的角度,分别给出了小银行优势和小银行劣势两种观点的文献分析。 第四章根据银行业竞争度对中小企业融资作用的理论评述,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在各个城市分支机构数据,分析了银行业分支机构发展、结构调整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信贷成本的作用;探讨了银行业总量与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 第五章主要关注了区域性银行发展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以城市商业银行为区域性银行的代表,实证研究区域性银行机构的发展是否能够显著改善本地区企业的融资状况。进一步比较分析了区域性银行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融资的作用;以及外部金融环境对区域性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关系的影响。 第六章研究了企业所处地区银行业竞争度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且对不同类型银行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区分;考察了银行竞争度对不同规模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分析了银行业竞争度对企业创新行为的作用是否会受到贿赂等腐败活动的影响。 第七章结合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的研究结果,分别给出相关政策建议,并指出了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1)银行业分支机构数量的增加与竞争度的提高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具体而言,在银行分支机构覆盖较密集、银行业竞争度较高的城市,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较小;而在银行分支机构数量越少、银行业集中度越高的地区,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大。同时,随着银行分支机构覆盖密度的增加、银行业竞争度的提高,企业的信贷成本明显降低。此外,银行业竞争结构的调整有助于缓解银行总量缺失造成的融资约束,并且能辅助银行总量扩张对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 (2)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区域性金融机构显著改善了该地区企业的债务融资水平,并且地区商业银行的发展对规模较小的企业融资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说明了我国中小区域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具有优势。然而银行出于趋利避险的动机,对私营企业采取了较为谨慎的贷款态度;同时,金融市场中的非国有成分占比越高、外商直接投资额越多,越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且削弱企业融资对城市商业银行的依赖。 (3)银行业竞争度越高的地区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越活跃。同时,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兼具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优势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灵活经营模式,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并且,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更为严重,银行业竞争度提高对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行为存在更加显著的积极作用。此外,贿赂等腐败活动抑制了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同时削弱了银行业竞争度对企业创新行为的积极作用,扭曲了信贷资源配置。 因此,本文的结论不仅证实了中小区域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形成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服务“双创”战略,同时丰富了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发展与创新影响的研宄,为优化我国银行业结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供了依据。 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研究视角出发,本文的选题较为新颖。虽然国外学者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在企业发展与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非常丰富的研究,但一直存在分歧,未有一致的结论;同时,现有国内研究以规范性研究居多,实证研究大多以省份数据或者更为宏观的数据进行展开,基于我国中小企业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非常缺乏。并且,各国的国情和金融机构存在较大差异,直接援引或套用国外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契合我国特有的银行业改革现实和经济状况,因此针对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系统性实证研究不论在政策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存在重要的研究意义。 (2)从研究数据出发,一方面,本文首次利用我国商业银行在各个城市分支机构的布局情况,构造了衡量城市级别的银行业竞争度相关指标。以往文献利用省级数据构造的银行集中度指标,对银行结构信息的描述较为粗糙,平均化了城市之间的差异,而城市级别的银行结构数据能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更好地捕捉我国银行业结构对企业发展的区域性影响。另一方面,相比于以往文献利用宏观数据或者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本文采用代表性强、样本量大的工业企业数据,并且结合城市级别的银行数据,实证研究的结论更具普遍意义。同时,由于上市中小企业能提供更多的“硬信息”,拥有更加通畅的外部融资渠道,资金来源不仅仅是银行信贷,因此采用非上市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银行业发展、结构调整的作用进行分析,能够得到更加直接、准确的结论。 (3)从研究内容出发,首先,相比于以往将银行结构作为一个黑匣子的研究,本文尝试打开这个黑匣子,区分并比较分析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对我国企业发展的不同作用,这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银行的异质作用、优化银行内部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本文考虑了企业的异质性,分析了区域性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竞争度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性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银行体系在改善企业融资与创新行为中的作用。再者,本文考察了银行业结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是否受到外部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的影响,为制定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完善外部市场环境提供了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