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刊本昭君故事图像叙事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an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昭君出塞的故事首次记载于班固《汉书》。主要讲述汉元帝时期,呼韩邪要求“愿婿汉氏以自亲”,并提出了和亲的主张,进而有王昭君作为汉室后宫良家子出塞和亲的故事。这一故事经过了《琴操》、《王明君辞序》、《西京杂记》、《汉宫秋》等不断递嬗,昭君故事也由史实记载、民间传说扩充到文人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形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受语言文本的影响,昭君故事的也从文字记载、口头传说扩展到图像再现的传播方式。自明代以来,由于版刻事业的发达、市民文化的兴盛,有关昭君故事的文学作品也产生了大量的插图图像,明清两代单就版刻刊本而言,数量就多达10余种。在这些不同版本的昭君故事中,插图的人物造型、场景构成等也各有特色且各不相同。基于此,本文以明清两代刊本中的昭君故事图像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昭君故事的接受和感知的差异,进而追溯不同刊本的昭君故事图像的变迁过程及原因。即由故事画向人物画、由全相向绣像的转变。此时昭君的美术造型并不是在一个“前代粉本”——“后代粉本”这样“同质”的“传移模写”的封闭循环时间流中的延续与发展,而是在“文本接受与想象”——“图本接受与造型”的“异质”的开放循环中向前演进与发展。既然如此,在文图视域中以美术学科为本位,研究昭君故事图像的叙事与嬗变就极富趣味和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明清时期昭君故事相关的版刻插图图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概述明清刊本昭君故事。本章主要从时间维度上梳理明清两代昭君故事的版刻情况,分析明清各插图刊本出现的背景,并分别介绍明代、清代昭君故事较为经典的版刻插图的形式及内容。第二章主要是对昭君故事插图叙事的分析。通过对各版本的分析对比,探讨语言文本中同类人物、场景在不同刊本插图中的造型差异,进而对明清时期人物、场景造型原型进行考察。第三章是对昭君故事的图文关系描述。首先对昭君故事的图文关系进行溯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昭君故事的图文关系。本章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在图像对文本转译的过程中,图像对语言文本内容如何选择,文本内容又以怎样的形式被图像再现问题的讨论。第四章内容主要是对昭君故事图文关系变迁的分析。分别对明代和清代昭君故事各刊本图-文呈现出的互文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考察明代、清代的昭君故事图文关系产生变迁的原因,并指出其产生的变化对昭君故事图像中美术造型的影响。总之,论文从图文视角出发,以不同刊本昭君故事图像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明清刊本昭君故事的图文关系分析,试图把握刊本类昭君故事图像叙事与美术造型的基本特点与脉络,进而探究戏曲文本叙述对插图图像叙事以及美术造型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北京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建有5座单体容积12 300m3的卵形污泥厌氧消化设施,设计沼气产量30 000m3/d。以运行数据为基础,总结了大型厌氧消化系统的启动、运行与调控经验,分析大型
通过分析会展建筑的消防特点,结合消防性能化设计的目标,试图引入"燃烧岛"、"防火舱"的概念,进而探讨了会展建筑水灭火系统的设置选择。并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消防设计的有关规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不断涌现,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在当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保持环境友好的
介绍了生物过滤滤池的滤料和配水布气系统的技术创新。其一,新型高强度均质陶粒破碎滤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硝化性能,颗粒滤料表面易于挂生物膜,利于生物膜更新。其二,滤头的平整
向量的很多习题,需要借助向量的几何意义,轻松转换条件,将条件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从而可迅速做出判断,找出相关关系,轻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