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后路单节段固定方式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针对单节段普通C2椎弓根在治疗Hangman骨折时存在拉力较弱、双枚螺钉孤立固定稳定性差的特点,用三维有限元探索新的固定方式与传统治疗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目的:研究三种后路单节段内固定方式治疗II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新型内固定系统在治疗II型Hangman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一例健康成年男性上颈椎的影像学数据资料,利用Mimics10.01、Abaqus6.12等软件,建立正常的上颈椎(C0-3)的三维有限元模型(FEM)并行有效性验证。基于有效性验证的基础上,首先建立II型Hangman骨折模型,然后分别建立三种内固定模型:模型A:普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B:新型双螺纹中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C:新型双螺纹中空万向椎弓根螺钉+“Ω”形横连内固定模型,比较各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三维活动度(ROM)和植入螺钉所受应力情况,运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种内固定方式下C0-3各节段在不同工况下的ROM值与正常模型相差较小,相差最大的在C2-3扭转方向上,较正常模型分别增大了0.6°、0.8°、0.8°,且三种内固定模型与正常模型之间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模型C与模型B上颈椎在前屈+后伸、侧弯(左+右)、旋转(左+右)的三维活动度基本相等,差异极小(P>0.5);(3)相对于Hangman骨折模型,三种内固定模型在C0-1,C1-2上的屈伸、侧弯及扭转方向的活动度无明显异常(P>0.05);在C2-3上,内固定模型A在前屈+后伸、侧弯(左+右)、旋转(左+右)上的稳定性较骨折模型分别增加了:38.45%、28.69%、12.01%,内固定模型B稳定性较骨折模型分别增加了:34.55%、26.95%、4.19%,内固定模型C稳定性较骨折模型分别增加了:34.53%、26.95%、4.18%,可见三种内固定模型在C2-3上的活动度与Hangman骨折模型差异较大(P<0.05);(4)三组内固定植入物各工况下最大应力的大小顺序均为:A组>B组>C组,且螺钉应力集中点在骨折线部位,经统计学分析三种内固定模型的最大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新型双螺纹中空万向椎弓根螺钉+“Ω”形横连内固定方式具有更优良的抗疲劳特性,且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颈椎生理活动度,是一种可用于治疗II型Hangman骨折的内固定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是肺组织的炎症恶化加重,其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通过分析S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2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
目的:探索在成人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腓骨颈截骨入路与胫骨平台后外侧入路这两种不同入路方式的治疗效果,综合比较二者各方面差异,以便于更加明确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我们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分析了自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本部及滨湖院区)经过腓骨颈截骨入路或胫骨平台后外侧入路两种手术入路治疗的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患者43例。其中腓骨颈截骨入路20例,男1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掌侧入路钢板联合背侧入路固定和掌侧入路钢板联合背侧闭合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尺背侧骨折的影像学资料和腕关节功能评分,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尺背侧骨折块临床治疗的相关因素,为桡骨远端尺背侧骨折的医治提供更明晰的诊疗思路和治疗依据。方法: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3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合并有尺背侧骨折块),其中男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当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常发生进行性加重的脊柱后凸畸形,导致躯干重力线前移,合并顽固性腰背部疼痛,因此常需手术矫形来缓解疼痛,重建矢状位平衡和改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已有报道俯卧位脊柱全长CT加压定位像对于指导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矫形中的意义,但对于此类病人是否截骨以及探究脊柱后凸柔韧性与矫形率的相关性尚无文献报道。根
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老年骨折类型。虽然手术技术和内固定器械的更新进步显著改善了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术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本组研究通过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变化和对侧髋部骨密度变化趋势,比较对侧髋部再发骨折发生风险,以提
研究目的:应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甲状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评价NGS技术临床应用的意义。研究方法:应用NGS技术检测2020年10月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9例甲状腺癌肿瘤组织标本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基因突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提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在入组的49例甲状腺癌患者的
背景受人口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心血管疾病总人数,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逐年升高。尽管近年来预防战略和保健干预措施的改进,死亡率在最近几年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缓慢[1]。在中国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是全国死亡主要原因,这两大主要死亡原因也是造成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2]。根据近年来统计,冠心病已经成为城市和农村居民疾病的主要死因,且农村地区的死亡率上升明显,已超过城市地区,
鲁西黑头羊是利用杜寒杂交选育、横交固定培育而成的我国北方第一个优良多胎肉羊新品系。为掌握舍饲条件下鲁西黑头羊的生产性能,我们开展了鲁西黑头羊与小尾寒羊舍饲育肥对比试验,观察两组育肥羊的饲料转化、体重等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鲁西黑头羊平均日增重276 g,对照组小尾寒羊平均日增重272 g,两者无明显差异;试验组鲁西黑头羊胴体重为23.35 kg,净肉重为18.95 kg,对照组小尾寒羊胴体重为19
目的:课题组前期研制了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独立便携的野战静脉输液监测装置,解决野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环境下少量救护人员对批量患者输液管理的难题,以实现一名护理人员随时可查全部患者输液速度、剩余液量等信息。为升级该装置的性能以及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实用性,课题组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性能检测和临床应用研究,使其外形美观、性能完善,能辅助护理人员在医院常规救治环境和野战救援等特殊环境中,
目的:比较改良Ma-Griffith法结合微创小切口(M-G/MISI)方法和改良缝合技术(MST)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开始至2020年1月止,对我院收治的所有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总计67例患者符合标准,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M-G/MISI治疗组34例(全部为男性),MST组33例(女性2例,男性31例)。查询患者的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