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贡王三学”为中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史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并结合对位于喀喇沁旗的“贡王三学”遗址的实地考察,用中国近现代民族关系史的视角系统研究清末时期内蒙古教育近代化问题。笔者认为在清政府新政政策的号召下,蒙古王公在蒙古地区实行了一系列新政举措,他们创办的新式学堂有力地推动了内蒙古地区教育及社会的近代化,其中以“贡王三学”为代表的内蒙古地区的近代教育对内蒙古社会近代化及蒙汉民族关系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
本文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主要介绍笔者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往学者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成果,本文运用的材料和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清末新式学堂设立前的内蒙古教育。一般而言,在内蒙古地区,新式学堂设立前,主要的教育形式有三种:第一是寺院教育,第二是私塾教育,第三是官办书院。第三部分是“贡王三学”——崇正学堂、守正武学堂、毓正女学堂。在这一部分里,笔者从三所新式学堂的设立的原因,三所新式学堂设立的过程,学生的培养,师生在学堂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学堂的声誉及影响,学堂的命运等方面来详细研究三所新式学堂的情况。第四部分是以“贡王三学”为代表的清末内蒙古近代教育的历史意义。在这一部分里,笔者从“贡王三学”促进了蒙古族人民的思想解放;“贡王三学”培养了大量的新式人才;“贡王三学”推动了蒙古族文化的新发展三个方面来详细论述以“贡王三学”为代表的清末内蒙古近代教育的历史意义。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在这一部分里,笔者总结全文,得出贡桑诺尔布本人及他创办的新式学堂对内蒙古社会的近代化及蒙汉民族关系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历史作用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