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价标准科学化问题探论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asd_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价值论、社会评价论的视角,论述了社会评价标准科学化问题的界定和意义、特征和层次,探讨了社会评价标准达致科学化的方法论原则和现实的可能性途径。 文章认为:第一,社会评价标准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的先导,既从实践中产生又规范、校准着人们的实践,使实践更加趋向于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社会评价标准科学化是在比较“科学化”与“客观性”、“合理性”概念的关系中加以定位的,社会评价标准科学化在当今时代更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二,社会评价标准是在人生生不息的实践中生成的,其科学化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予以保证;社会评价标准附着、渗透着人的需要、情感、价值,故其科学化要把握标准的主观和客观、多元与一元的统一。社会评价标准科学化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社会评价标准的制定、实施过程、在一定社会评价标准指引下进行评估是否科学合理上。第三,社会评价标准科学化的最终指向和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达到社会评价标准科学化就需进行评价的标准体系全面、综合,随着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能力不断生成发展,达到主体差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实现社会评价标准的科学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根据社会评价认识的特殊性如评价标准“价值非中立性”、动态生成性和再评价等来把握社会评价标准科学化的可行性途径。
其他文献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产业,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化工园区建设的起步比较晚,虽然面对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的两大重压,但是国家和地方给予了许多政策进行扶持,我国化工企业逐步实现向集团化、大型化改组,并且已经形成了许多化工园区。数据显示,全国省级以上,由人民政府建设的开发区共有740个,其中化工园区70余个,占4.2%。从全国范围来看,园区内的布局和整体建设缺乏信息引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更加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十五大报告的推出,标志着走技术跨越式发展道路已成为中国从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