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的实质是“用人、成事”,人力资源是组织中唯一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资源,管理过程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尊重和体现“人本性”。只有对本企业职工负责,尽可能满足员工对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公平尊重等要求,员工的工作效率、创造能力才可能激发和提升,才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良好的劳资合作基础,才有利于增强员工安全感和归属感,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才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价值,进而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作用。
从2012年开始,国资委要求央企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根据中国社科院2011年11月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无论是国企、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得分都少得可怜,均分仅为19.7分(满分100分)。同时,调查显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七成企业严重缺乏社会责任。煤炭行业是井下作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目前煤矿安全事故仍不断频发,员工生命安全仍受到威胁,因此,对煤炭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文章抛弃以往“大社会责任”的角度,重点从利益相关者的主体方——员工入手,进行细致深入的探讨,旨在研究煤炭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员工满意度产生怎样的影响,发现企业关注和员工关注存在的异同,找到影响员工满意度的重要责任要素,希望能够为煤炭企业改善和履行员工社会责任提供参考。
本文依托企业社会责任、组织行为学、现代劳动关系等理论,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了煤炭行业员工社会责任履行和员工满意度的现状,梳理了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的内容对员工工作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构建了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与员工满意度关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选取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四省煤炭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获取一手调查数据,展开实例研究。通过信度分析,来验证量表和问卷的可信程度;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来验证量表和问卷的构建效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来验证量表的因子结构模型是否与搜集的实际数据契合。最后,文章选取结构方程模型(SEM)来获取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四维度(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发展承诺责任)和员工满意度二维度(内在满意度和外在满意度)之间的路径系数,根据路径系数的大小,确定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煤炭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员工满意度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其中经济责任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道德责任,而法律责任和发展承诺责任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却并不显著。根据这一结论,本文为煤炭企业提高员工满意度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达到改进煤炭企业员工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