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声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r6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正在加快海洋探索和海洋资源开发的步伐。水声传感器网络(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s,UASN)已成为获取海洋环境参数最重要的手段。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是UASN系统设计的关键部分,在多个节点之间分配有限的水声信道资源,用来构建UASN系统的底层基础结构,在UASN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水声信道带宽窄、载波传播速率低等特殊性,陆地无线网络中许多成熟的MAC协议无法直接应用于水声通信网络,需要针对特定的应用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目前,应用于水下组网的MAC协议一般都是ALOHA(Additive Link On-line Hawaii System)、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及MACA-W等少量较为成熟的协议,且效果不容乐观。本文围绕着MAC协议面临的一些问题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针对握手类型协议控制包的引入带来的高传播时延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克服高传播时延的MAC协议;第二,针对水下大规模分簇网络簇内通信协议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分簇网络簇内通信协议;第三,缺乏针对在水声通信装备性能及水声信道参数约束下固定路由协议的理论与仿真性能分析问题,对ALOHA协议在串型路由UASN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仿真和实验分析研究。针对握手类型协议RTS(Require to Send)/CTS(Clear to Send)控制包交换带来的高传播时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节点对排序的水声传感器网络MAC协议(MAC Protocol Based on Node Pair Sequencing,NPS-MAC)。详细分析了 RTS/CTS 握手过程,得出通过适当改变节点的退避策略后能够有多个节点对同时握手成功的结论;并以此结论为基础,提出了多个成功握手的节点对(以下简称成功节点对)排序的基本思想。第一,论文给出了成功节点对根据位置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第二,给出了成功节点对通过收集各类信息形成的节点对视图并通过视图进行自动归类的方法;第三,给出了成功节点对进行成功声明的流程;第四,提出了节点对排序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现了节点对自动排序;第五,给出了节点以视图信息为依据的退避算法;最后通过仿真软件将该协议与现有的典型协议进行仿真比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节点对排序的水声传感器网络MAC协议能够获得较高的网络吞吐量,可以克服水下信道下RTS/CTS握手带来的高传播时延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针对TDMA等现有的网络协议在大规模分簇网络簇内通信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了分簇网络簇内通信理想模型,设计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水下分簇网络簇内通信协议(Intra-cluster MAC Protocol,IC-MAC)。第一,给出了簇头节点和簇成员节点详细的运行流程。第二,给出了 NS包、SD包以及DATA数据包的发送时间和传输周期的计算公式,从而实现了节点间相对时隙同步、周期性睡眠以及避碰机制。第三,从最大传输周期、簇头节点的最大利用率以及节点睡眠等角度分析了 IC-MAC协议的性能。第四,给出了分簇网络簇内通信理想模型与一般随机布放节点模型之间的节点等效方法,进一步拓展了 IC-MAC协议的应用范围。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将IC-MAC协议的网络吞吐量、端到端时延以及能量损耗性能与经典TDMA协议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IC-MAC协议具有较高的网络吞吐量和较短的端对端时延,同时可有效节省能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针对UASN的节点功率受限和水声信道可用带宽窄带来的点对点的远距离稳健数据交互问题,进行了在水声通信装备性能及水声信道参数约束下,串型路由ALOHA协议的理论分析、仿真实验与湖上试验。首先,建立了串型路由水声通信网络模型,分析了碰撞的原因,推导并证明了碰撞规律;第二,分析了 ALOHA协议在串型路由UASN中的交付率、吞吐量及端对端时延等网络性能测度;第三,推导了获取最佳网络性能的网络参数配置条件并通过仿真实验对基于串型路由的水声通信网络ALOHA协议性能进行仿真,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正确性;最后,课题组在吉林松花湖上搭建了串型路由水声通信网络,采用ALOHA协议进行了湖上试验,实验获得了成功,实验结果结合理论推导和仿真结果对后续的海上试验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AUV螺旋桨设计的研究对于AUV的各类水下作业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敞水试验的高额费用,进行螺旋桨试验设计为AUV这种相对成本较低的小型航行器配置推进器的方法一般不采用
2019年7月23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生一起特大山体滑坡灾害.以此次特大山体滑坡前期精密监测、精准预报预警服务和中后期精细应急气象保障服务为案例,梳理了六盘水市县两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通信能力、多媒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此为基础的智能终端发展突飞猛进。但是,由于智能终端对应用功能接口的开放性,及应用软件之间的可扩展性等特性,导
采用低温(-10℃)共沉淀技术制备Fe-Mn催化剂,研究Mn助剂对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FTO)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Mn摩尔分数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Mn具有显
智能结构是将传感器、驱动器和微处理控制系统与结构基体材料相融合,形成具有识别、分析、判断、动作等功能的一种结构。可以根据结构的当前状态和所处的工作环境,按照预先所设定的工作方式作自适应调节,通过将外部能量输入受控结构,与结构本身的振动能量相互抵消来实现振动控制。本文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贴有压电陶瓷的悬臂梁进行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具有工程化的控制律算法和位置配置优化方法。1、控制律
氢原子钟束光学系统是氢原子钟物理部分最为关键的系统,束光学系统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氢原子钟的性能、使用寿命和体积。由于束光学系统部件加工的离散性使得每一台氢钟原子信
敏捷制造模式是未来造船技术的创新,特别是专业领域中应用先进的现行计算机技术,通过组织和管理结合在一起,由人推动制造系统向前运动。敏捷制造的基本原理为:采用标准化和专业化
随着虚拟仪器的提出和不断实现,测试系统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以模块化仪器搭建硬件系统,在可视化软件平台上开发人机界面。VXI 模块化仪器与LabWindows/CVI 软件开发环境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物识别被应用于公安系统、军队安全系统、银行系统、物业管理系统、车载辅助系统、高级人机交互等众多领域。一般来说,由于人物特征的变化繁多,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