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现状及特点,并探索特质应对方式、自我控制与复吸倾向之间的关系。2.探索自我控制团体辅导对改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现状的效果。方法1.调查研究:运用《自编基本情况量表》、《吸毒者自我控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复吸倾向问卷》调查山西省某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共525名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了解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特点和现状,并分析复吸倾向与特质应对方式、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2.干预研究:从调查研究525名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随机选取7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人为干预组,剩下36人为对照组。以调查研究结果为基础,在相关理论和导师指导下,自行设计一套针对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自我控制团体辅导方案。对干预组实施这套干预方案,共7次,每次约150分钟,对照组不进行干预。3.测量法:运用与调查研究中相同的量表,在自我控制团体辅导开始前2周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干预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即时后测,结束后两个月对两组进行延时后测,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调查结果: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我控制总分为32.62±8.55,已婚组女性戒毒人员自我控制总分显著高于未婚组(p<0.05);复吸倾向总分为53.17±11.29,未婚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总分显著高于已婚组和离异组(p<0.05)。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我控制、特质应对方式和复吸倾向有显著相关关系,且自我控制和特质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复吸倾向。2.干预结果: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复吸倾向、特质应对方式和自我控制各维度的前测、即时后测、延时后测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复吸倾向总分及各维度的处理效应显示,两组的复吸倾向总分(F=49.517,p<0.001)、戒毒意愿(F=26.72,p<0.001)、物质替代(F=6.107,p<0.05)、社会支持(F=4.610,p<0.05)有显著的组间处理效果,干预组分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的组内比较显示,干预组复吸倾向总分即时后测低于前测(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特质应对方式各维度的处理效应显示,两组的消极应对方式(F=14.886,p<0.001)和积极应对方式(F=6.553,p<0.05)有显著的组间处理效果,干预组消极应对方式总分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积极应对方式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的组内比较显示,干预组消极应对方式即时后测、延时后测低于前测(p<0.01),积极应对方式即时后测显著高于前测(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自我控制总分及各维度的处理效应显示,两组的自我控制总分(F=65.570,p<0.001)、行为自控性维度(F=36.527,p<0.001)、情绪平和性维度(F=57.823,p<0.001)、后果自知性(F=37.158,p<0.001)、情绪自控性(F=31.657,p<0.001)和行为执行性维度(F=78.940,p<0.001)有显著的组间处理效果,干预组自我控制总分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的组内比较显示,干预组自我控制总分即时后测显著高于前测(p<0.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调查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普遍存在低自我控制、高复吸倾向的现象,且未婚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我控制总分低于已婚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而未婚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总分比已婚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总分高。2.自我控制既可以直接影响复吸倾向,也可以通过特质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复吸倾向,特质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团体辅导有效降低了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和消极应对方式,提高了其自我控制能力和积极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