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科学化训练已经成为运动训练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的教练员科研人员都在积极探索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评价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得到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指标的评价参数,以期为抓举技术的科学化诊断和评价以及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参考,提高我国男子举重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研究方法:本文通过近几年国内举办的重大举重比赛中(2011年全国男子举重冠军赛,2012年全国男子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2013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预赛)收集了国内男子举重前四个级别:56kg级、62kg级、69kg级、77kg级抓举前六名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三维技术录像资料,共38名运动员,成功试举95人次。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三维定点摄像测量法、SIMI三维运动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评价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杠铃最大高度,发力点高度,铃速最大时的杠铃高度随着级别的增大呈增高趋势,但是用这些指标比上运动员身高得到的相对值指标各级别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训练中可以采用相对值指标作为技术评价指标。2.本次研究建立了38名优秀运动员100%强度下试举成功时的运动员身高与杠铃最大高度以及运动员身高与发力点高度的一元回归方程,经检验方程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3.运动员发力点高度和铃速最大时的杠铃高度与杠铃最大高度呈正相关,因此发力点高度和铃速最大时杠铃高度是影响杠铃最大高度的重要因素。4.我国小级别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提铃各阶段杠铃速度增长节奏为:伸膝提铃阶段>发力阶段>引膝提铃阶段。伸膝提铃阶段和发力阶段是杠铃速度增长主要阶段,这两个阶段速度增长之和平均占到杠铃重心最大垂直速度的88%。5.优秀运动员在同等杠铃重量下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的杠铃轨迹在各阶段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运动员间的杠铃轨迹表现出了不同的杠铃轨迹,以杠铃起始点为原点做垂直参考线,有的运动员杠铃轨迹穿过垂直参考线,有的杠铃轨迹未穿过垂直参考线,不同运动员间表现出了不同的杠铃轨迹说明高水平运动员间抓举技术存在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