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方“爱恨交加”的科创飞地:正视利益冲突,政策空白待填补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已有研究为将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理念和技术“降尺度”运用于乡镇层面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将相关技术方法系统融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内容框架的研究则相对缺乏。为提高乡镇规划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视角的科学性、合理性,分别对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乡镇规划内容框架和乡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与提升主要技术方法进行梳理,并初步建立两者结合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各内容板块,探讨运用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与提升方
为获取椭圆齿轮齿面动态磨损特性,以一对相互啮合的椭圆齿轮副为研究对象,基于Hertz接触理论和Archard磨损计算通式,建立了椭圆齿轮齿面接触应力和齿面磨损计算模型,运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了齿面接触应力和齿面啮合点处的磨损分布情况,获取了不同设计参数和工况参数条件下齿面接触应力及齿面磨损量随齿廓压力角的分布规律。分析表明:齿面接触应力在单、双齿啮合交替区域会发生突变,随着偏心率和转矩的增大,齿面接
<正>新年伊始,号角声声。中央保密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和全国保密工作会议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保密工作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全国保密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应时而动、乘势而上,推动新时代保密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直面形势挑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当前,
期刊
陋规问题是清代政治运行中的一大顽疾,清代曾多次对陋规问题进行整治,但一直无法根除。近几十年来,清代陋规问题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并成为清代政治史、经济史和社会史的重要研究对象。但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整个清代陋规问题的宏观分析上,重点放在对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时期陋规问题的分析上,而对清代中后期特别是道光咸丰时期的陋规问题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道光咸丰时期的陋规问题。陋规存在于清朝官场,
<正>村庄规划的困境:现实与目标的背离乡村规划体系缺位下“多规分立”的村庄规划“多规分立”的村庄规划我国的村庄规划可以追溯到1979年由建委和农委引导的农房建设工作。1993年,国务院颁布《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提出“村庄、集镇规划一般分为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同年,建设部颁布《村镇规划标准》,这是当时关于村镇建设规划最为详实的技术标准。2008年,《城乡规
期刊
目的 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相关危险因素对非糖尿病性青年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2月入住衡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05例首发急性青年脑梗死者为脑梗死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对青年脑梗死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根据头颅CT或MRI计算梗死面积,根据面积大小分为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所有人选者均测定HBA1c、同
钡渣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编号为HW47,目前仍以堆放为主,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针对此问题,研究了硫酸和硫酸铝对钡渣的无害化处理,考查了过量系数、水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钡渣无害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100 g钡渣而言,当硫酸铝过量系数为1.5,水量为25 mL,反应时间为1.5 h时,无害化后钡渣浸出毒性测定的Ba2+浓度为93.75 mg/L,Ba2+去除率为88.97%;当硫酸铝过
结构光三维测量广泛研究与应用在智能制造、工业检测、逆向工程、医疗美容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然而对于高动态范围反射表面的三维形貌高精度测量仍然存在困难。高动态范围表面物体的表面反射率变化范围大,反射率较大区域在测量时会导致投射的条纹图案过曝光,发生图像饱和;反射率较小的区域在测量时则因条纹图案太暗,导致条纹信息不明确;从而无法精确获取这些区域点的三维信息。鉴于此,本文探索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结合自适应条纹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作为保障。自《关于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的意见》实施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通过巡察村级党组织,发现并解决了一批在中央惠民惠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突出问题,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积累了有益经验。20
<正>作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向来为中国艺术和学术重镇,亦是有900年历史的宋代宗祠—佛山祖庙所在地。雨后春笋般兴起的高层建筑威胁着佛山旧城的历史建筑。SOM的佛山岭南天地总体规划项目提出保留古城的方法,同时因应不可避免的都市发展趋势,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市中心区,以强化佛山市特色为设计出发点,在尊重城市厚重历史文化核心的同时,创造了一个更加现代和可持续的城市社区,为城市不断增加的人口提供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