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2012年11月,某中外合资公司内审部内审组长老王在与车间一操作工饭后聊天时了解到,8月以来公司产能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但柴油消耗量却发生激增。得到公司领导授权后,老王对油耗异常增加事项开展调查。
经过分析历史数据,老王发现公司产能一直保持稳定,但从2012年8月开始柴油使用量以每月30%左右速度递增,至11月公司已比历史同期多消耗了190多吨柴油。经过一系列常规排查后,老王将调查重点放在柴油验收入库环节。经了解,公司供应商都是凌晨运油来公司交货,过磅过程由保安部负责监督实施,由于柴油设备都是24小时不间断运作,柴油罐读数一直在变化,所以仓库第二天一早入库柴油都按保安部提供的柴油过磅单数据为准,而不是柴油罐的读数。
于是,老王决定先对柴油过磅、交货等环节进行观察。为避免打草惊蛇,他选择在隐秘处监视运油车。大约在凌晨2点左右,一辆柴油运输车缓缓驶上地磅,停稳后司机下车,来到地磅显示器旁,再走进保安室办理有关送货手续。过了5分钟,司机和保安队长一起从保安室出来。司机将柴油运输车驾驶至油罐旁卸油,在保安队长陪同下再次过磅确认柴油入库量后离开现场。连续三天,老王的观察并未发现任何疑点,调查似乎进入了僵局。
第四天,拖著疲惫身躯上班的老王在走过门卫室时突然灵光闪现,脑中出现一个疑问:为何上日班的保安队长每次半夜都会不辞辛劳来到现场协助过磅,并和司机在地磅显示器旁有一段时间交集,而且每次他都提着一个文件夹大小的盒子。
通过与IT部门协商,老王通过调看地磅附件的视频监控发现了猫腻:保安队长手上可疑盒子原来是电子干扰发生器,柴油运输车过磅时,将其与地磅显示器连接,可以达到干扰显示读数的目的,每次可使读数增大10吨左右。这就是说,公司每购进一车柴油,保安队长和司机就要联手套取10吨左右的油量。
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确认,这是一起由供应商、司机、保安人员三方联手作案的偷盗事件。公司按过磅单、入库单数量将油款划拨至供应商后,按照事前约定的分配比例,供应商再将“提成”转给保安队长,牟取私利。
评述
这是一起公司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与外部供应商勾结套取公司资产的舞弊案件。在这里,笔者从公司保安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监审部门角度分析涉事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内控建议。
(一)保安部门:油车过磅应当双人双岗
本案件的主要责任人在于被供应商收买的保安队长,他一人负责完成柴油验收的全过程,公司并未安排其他人员在一旁监督柴油验收过磅和记录地磅读数,存在重大漏洞。所以,笔者建议公司今后明确规定,油车过磅需安排双人双岗,不得由一人完成,过磅单填写记录读数后需双人签字确认。这样的规定无形中就增加了员工舞弊的难度与成本。
(二)仓储部门:柴油罐储量应做好日常记录
仓储部门在进行柴油入库时完全按照保安部门提供的柴油车过磅单登记入库量,并无其他可靠数据可用于比对,这也是发生案例中舞弊案件的原因之一。笔者建议,仓库人员每次在下班前和上班后都应记录柴油罐读数。这样一来,在夜间柴油被套取的第二天早上,仓库人员通过比对历史数据应该不难发现柴油罐读数与过磅单记录验收量之间的异常,而不会等到公司被套取190吨柴油后才发现猫腻。
(三)财务部门:定期进行油量盘点十分必要
案件整个过程中,财务部门似乎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说明公司资产盘点工作存在不足,未将仓库的库存柴油列入盘点清查范围。笔者建议,财务部门应定期对财务账上的柴油数值进行清查核实,以及时发现公司柴油损耗率与消耗率存在异常。
(四)生产部门:定期汇报车间柴油消耗量
从案情中,不难看出,仓库人员与车间人员都有机会了解到公司柴油消耗量,而且车间人员对设备运营情况也十分熟悉。但在8月至11月四个月的时间内,公司中却没有专职人员比对设备使用情况与柴油消耗数据。笔者建议,公司应安排专人定期组织各项经营数据的统计、分析、比对,将相关数据上报公司领导。
(五) 监审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举报渠道
案例中提到,内审部门老王在与车间操作工饭后闲聊时了解到,公司在生产稳定的情况下柴油消耗出现异常增幅,引起老王警觉,才使案件水落石出。事实上,公司各层级员工可能都对某些不寻常的现象存在怀疑,只是无正规的渠道反映。这就暴露出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的不畅通,对于员工发现的不寻常事项并无一个顺畅的信息传递渠道。
总体而言,本案例暴露出涉事公司在柴油验收过磅、仓储日常监督、原料资产盘点、经营信息传递、内部举报机制等多个环节都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管理层必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细化、优化管理制度,提升内部控制水平,避免类似案例发生。
2012年11月,某中外合资公司内审部内审组长老王在与车间一操作工饭后聊天时了解到,8月以来公司产能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但柴油消耗量却发生激增。得到公司领导授权后,老王对油耗异常增加事项开展调查。
经过分析历史数据,老王发现公司产能一直保持稳定,但从2012年8月开始柴油使用量以每月30%左右速度递增,至11月公司已比历史同期多消耗了190多吨柴油。经过一系列常规排查后,老王将调查重点放在柴油验收入库环节。经了解,公司供应商都是凌晨运油来公司交货,过磅过程由保安部负责监督实施,由于柴油设备都是24小时不间断运作,柴油罐读数一直在变化,所以仓库第二天一早入库柴油都按保安部提供的柴油过磅单数据为准,而不是柴油罐的读数。
于是,老王决定先对柴油过磅、交货等环节进行观察。为避免打草惊蛇,他选择在隐秘处监视运油车。大约在凌晨2点左右,一辆柴油运输车缓缓驶上地磅,停稳后司机下车,来到地磅显示器旁,再走进保安室办理有关送货手续。过了5分钟,司机和保安队长一起从保安室出来。司机将柴油运输车驾驶至油罐旁卸油,在保安队长陪同下再次过磅确认柴油入库量后离开现场。连续三天,老王的观察并未发现任何疑点,调查似乎进入了僵局。
第四天,拖著疲惫身躯上班的老王在走过门卫室时突然灵光闪现,脑中出现一个疑问:为何上日班的保安队长每次半夜都会不辞辛劳来到现场协助过磅,并和司机在地磅显示器旁有一段时间交集,而且每次他都提着一个文件夹大小的盒子。
通过与IT部门协商,老王通过调看地磅附件的视频监控发现了猫腻:保安队长手上可疑盒子原来是电子干扰发生器,柴油运输车过磅时,将其与地磅显示器连接,可以达到干扰显示读数的目的,每次可使读数增大10吨左右。这就是说,公司每购进一车柴油,保安队长和司机就要联手套取10吨左右的油量。
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确认,这是一起由供应商、司机、保安人员三方联手作案的偷盗事件。公司按过磅单、入库单数量将油款划拨至供应商后,按照事前约定的分配比例,供应商再将“提成”转给保安队长,牟取私利。
评述
这是一起公司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与外部供应商勾结套取公司资产的舞弊案件。在这里,笔者从公司保安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监审部门角度分析涉事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内控建议。
(一)保安部门:油车过磅应当双人双岗
本案件的主要责任人在于被供应商收买的保安队长,他一人负责完成柴油验收的全过程,公司并未安排其他人员在一旁监督柴油验收过磅和记录地磅读数,存在重大漏洞。所以,笔者建议公司今后明确规定,油车过磅需安排双人双岗,不得由一人完成,过磅单填写记录读数后需双人签字确认。这样的规定无形中就增加了员工舞弊的难度与成本。
(二)仓储部门:柴油罐储量应做好日常记录
仓储部门在进行柴油入库时完全按照保安部门提供的柴油车过磅单登记入库量,并无其他可靠数据可用于比对,这也是发生案例中舞弊案件的原因之一。笔者建议,仓库人员每次在下班前和上班后都应记录柴油罐读数。这样一来,在夜间柴油被套取的第二天早上,仓库人员通过比对历史数据应该不难发现柴油罐读数与过磅单记录验收量之间的异常,而不会等到公司被套取190吨柴油后才发现猫腻。
(三)财务部门:定期进行油量盘点十分必要
案件整个过程中,财务部门似乎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说明公司资产盘点工作存在不足,未将仓库的库存柴油列入盘点清查范围。笔者建议,财务部门应定期对财务账上的柴油数值进行清查核实,以及时发现公司柴油损耗率与消耗率存在异常。
(四)生产部门:定期汇报车间柴油消耗量
从案情中,不难看出,仓库人员与车间人员都有机会了解到公司柴油消耗量,而且车间人员对设备运营情况也十分熟悉。但在8月至11月四个月的时间内,公司中却没有专职人员比对设备使用情况与柴油消耗数据。笔者建议,公司应安排专人定期组织各项经营数据的统计、分析、比对,将相关数据上报公司领导。
(五) 监审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举报渠道
案例中提到,内审部门老王在与车间操作工饭后闲聊时了解到,公司在生产稳定的情况下柴油消耗出现异常增幅,引起老王警觉,才使案件水落石出。事实上,公司各层级员工可能都对某些不寻常的现象存在怀疑,只是无正规的渠道反映。这就暴露出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的不畅通,对于员工发现的不寻常事项并无一个顺畅的信息传递渠道。
总体而言,本案例暴露出涉事公司在柴油验收过磅、仓储日常监督、原料资产盘点、经营信息传递、内部举报机制等多个环节都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管理层必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细化、优化管理制度,提升内部控制水平,避免类似案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