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11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A组服用氯吡格雷,B组服用阿司匹林,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方面,A组(96.0%)和B组(76.0%)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支架内血栓、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降低,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氯吡格雷的效果良好、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以操作为主的课程。但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比其他主科课程历史底蕴薄弱,还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教学模式。虽然教的是先进的技术,却面临着更多的教学难题,如:学生掌握了哪些技术?掌握到什么程度?能够应用多少知识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针对此,本文谈到了北外附校信息技术组通过对“LearnSite DiscuzNT”的实践,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降低课堂组织难度,提高
“经典教育”的没落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大趋势”。尽管在各种读书沙龙和国学班上我们还在读着某些经典,微信群和公众号上也有一些严肃的学者在进行着真正意义上的经典阅读,但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与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冠心病心绞痛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
为了全面了解安徽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简称省编教材)五年多来的使用情况以及安徽省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现状,2011年3月,安徽省教科院组织省市级教研员、教材编者、出版社编辑、
案例概况  快乐写作“课间乐”是面向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设计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表达写作,第二课时进行交流评价,将作文修改完善。  新学期伊始,我开始认真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并随机抓拍了一些比较典型的画面。我想,当学生看到自己课间玩耍的照片时,一定很有表达的欲望,也很容易产生共鸣,这样的主题会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和想象空间。就这样我将写作的主题确定为“课间乐”。  在“课间乐”学习活动
教学设计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评价重要的一个部分,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间形成一起研讨、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教学设计评价主要是为了判断并评价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是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