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不同原噬菌体的黄龙病菌在柑橘木虱体内的增殖及致病力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_nast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中国,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由候选韧皮部杆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着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期研究表明CLas全基因组上鉴定出3种单独类型的原噬菌体基因序列,而广东黄龙病菌主要以Type-2原噬菌体类型和Type-1+3混合原噬菌体类型为主.这两种CLas菌株在传病媒介——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体内的增殖及其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力差异依然不清楚.[目的]比较Type-2-CLas菌株和Type-1+3-CLas菌株在柑橘木虱体内的增殖能力和对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Shatangju)的致病力差异.[方法]嫁接准备含有不同CLas菌株的砂糖橘,分别将50头柑橘木虱若虫和50头成虫放置到含有不同CLas菌株的砂糖橘嫩梢上刺吸获菌6、12、18 d,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并统计柑橘木虱若虫期、成虫期对Type-2-CLas和Type-1+3-CLas的获菌率和获菌量差异.饲养分别携带Type-2-CLas和Type-1+3-CLas菌株的柑橘木虱种群,分别将携带Type-2-CLas和Type-1+3-CLas菌株的20头柑橘木虱成虫置于健康砂糖橘嫩梢上刺吸2周,移除木虱后统计柑橘木虱获菌率和获菌量,每月追踪砂糖橘症状变化和叶片病菌浓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接种360 d时叶片韧皮部和薄壁细胞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柑橘木虱以若虫形态对Type-2-CLas和Type-1+3-CLas菌株的获菌率和获菌量无显著差异,但柑橘木虱以成虫形态对Type-2-CLas的获菌率和获菌量显著高于Type-1+3-CLas菌株.在虫传后120 d时接种Type-2-CLas菌株的叶片附近新叶会呈现更严重的斑驳症状.Type-2-CLas菌株侵染砂糖橘一年后抽出的新叶转绿不正常,出现均匀黄化、小叶的明显症状,而Type-1+3-CLas菌株新叶症状则为典型斑驳和革质化.叶片解剖观察结果发现,在叶片病菌浓度相近的情况下,相比于接种了Type-1+3-CLas的叶片,接种了Type-2-CLas菌株的叶片韧皮部细胞发生更严重的细胞塌缩,在叶脉和叶肉薄壁细胞内造成较多的淀粉粒积累.[结论]Type-2-CLas比Type-1+3-CLas更容易在柑橘木虱成虫体内增殖,且达到较高的病菌浓度,间接证明了Type-2-CLas菌株具有高传染性.感染Type-2-CLas的新叶呈现均匀黄化、叶小的症状,而感染Type-1+3-CLas的新叶呈现较为斑驳和革质化的症状,Type-2-CLas比Type-1+3-CLas造成更严重的叶脉韧皮部塌缩和淀粉粒积累情况,说明Type-2-CLas比Type-1+3-CLas对柑橘具有更强的致病力.
其他文献
综述了植物表观遗传和果树芽变选种研究进展,深度解析芽变选种推动世界苹果和柑橘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经典案例,主要结果概述如下:(1)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引起的表观遗传,广泛参与了植物各种生长发育过程及逆境胁迫响应;(2)果树芽变选种是优中选优,具有高效性、重演性、稳定性、多样性、多效性、表观遗传特性和实效性等6个特点,目前已选出苹果和柑橘等果树芽变品种600余个;(3)针对\'富士\'和\'元帅\'苹果及脐橙和温州蜜柑两类果树4个品种存在的问题,采用持续多代芽变选种技术,育成了系列新品种
[目的]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乌龙茶风味品质和内含成分具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化合物定量分析、多元统计学等方法比较\'永春佛手\'铁观音\'和\'水仙\'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分析\'永春佛手\'乌龙茶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并探讨茶树品种对乌龙茶内含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永春佛手\'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铁观音\'和\'水仙\'品种为对照,三者均加工制成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乌龙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
[目的]研究探讨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方法]结合工商资本在租赁农地时出现的合同签订风险、合同履约监管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复垦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各种风险的存在,或将给工商企业带来损失,导致工商企业不能及时支付土地租金,从而引发矛盾纠纷,造成农村不稳定因素.[结论]根据存在的风险提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具体办法,提出加强宣传、规范合同管理、加强监督管理、设立保险服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风险防范措施.
[目的]机械粒收背景下,明确不同种植区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籽粒脱水至适宜收获期的积温需求,以期为各种植区选育适宜粒收品种,合理安排农事作业和提高机械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4—2018年,在西北灌溉春玉米、北方春玉米和黄淮海夏玉米产区的典型试验点,选用141个不同熟期的主栽玉米品种,系统观测了籽粒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不同产区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籽粒脱水至含水率25%、20%的积温需求.[结果]不同产区玉米生理成熟期籽含水率不同,黄淮海夏玉米区参试品种的生理成熟期含水率均值为
[目的]探究绿肥混播对稻田土壤N2O的减排效果和机制,筛选既高产稳产,又减排的适合南方双季稻区发展应用的绿肥混播种植模式.[方法]比较不同紫云英与油菜混播比例(单播紫云英(CK1)、单播油菜(CK2))、3/4紫云英+1/4油菜(3/4M+1/4R)、1/2紫云英+1/2油菜(1/2M+1/2R)、1/4紫云英+3/4油菜(1/4M+3/4R))对稻田N2O排放规律及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1)作物种类影响N2O排放.各处理的N2O排放规律基本一致,其中冬作季N2O排放主要集中在冬季绿肥的盛花期,早
[目的]探索番茄颈腐根腐病(Fusarium crown and root rot,FCRR)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并对番茄种质资源及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分析,挖掘和丰富可利用的抗性资源,为培育抗颈腐根腐病番茄品种打下基础.[方法]以尖镰孢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Forl)和感病栽培番茄Heinz 1706为材料,研究接种菌液浓度、接种寄主苗龄、接种后管理温度和不同接种方法对番茄颈腐根腐病人工接种鉴定效果的影响.随后通过苗
本文以野生型拟南芥Col-0及NRT1.1突变体nrt1.1-1和chl1-5为材料,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研究了蔗糖对拟南芥根系偏斜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0,3%蔗糖处理野生型与突变体拟南芥的根系偏斜角度有显著性差异,突变体根系偏斜角度分别是野生型的1.34-1.80倍(nrt1.1-1)和1.71-2.05倍(chl1-5).野生型与突变体拟南芥的根系偏斜角度均表现为随蔗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2%蔗糖处理达到最高.但3%蔗糖处理时,野生型Col-0根系偏斜角度有显著性下降,而NRT1.1
本文以增加农业科技服务有效供给、加强供需对接为着力点,以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能为目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农技咨询与专家服务系统、农技咨询小程序,探索“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新手段,构建起农技专家与农户之间的“桥梁”,提高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系统采用B/S结构,MVC设计模型,基于JAVA技术体系进行开发,其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农技问答、专家介绍、农事建议、病虫害诊断、个人中心和小程序6个功能模块/子系统,实现农户在线提问、定向咨询、生产资料查阅和常见病虫害自助诊断,专家用户在线回复问题、资料更
[目的]明确作物秸秆分解对土壤无机氮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为不同土壤类型采用合理的氮肥用量,促进秸秆分解、增加土壤可利用养分、减少N2O等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采用尼龙网袋法,设置秸秆类型(小麦和玉米)、土壤类型(潮土和砂姜黑土)和氮肥用量(N0:0,N1:180 kg N·hm-2,N2:360 kg N·hm-2)三因素培养试验,并设置无秸秆无氮肥为对照(CK),测定了土壤无机氮含量、N2O和CO2排放通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等参数.[结果]与CK相比,添加作物秸秆的N0处理土壤无
[目的]蛋氨酸羟基异丙酯(HMBi)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用于补充反刍动物日粮中缺乏的蛋氨酸(Met),尽管HMBi拥有过瘤胃特性,但仍有部分在瘤胃中降解.研究拟探究HMBi对犊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体重在(101±10)kg的84日龄断奶后荷斯坦母犊牛并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PC,0.40%Met)和蛋氨酸扣除组(PCMet,0.28%Met),通过减少PCMet组日粮中HMBi的添加使Met含量较PC组少30%.试验期97 d,其中预饲期7 d,正式试验期90 d.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