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善治 社会共治 厉行法治 社会治理创新升级

来源 :汽车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yd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人们在关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时,也注意到了这样一则消息:据公安部统计,与3年前相比,全国查处酒驾起数和酒驾致人死亡数均下降40%左右,“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氛围越来越浓厚。严管酒驾的成功经验,正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具体体现,被法学专家誉为我国社会治理的一个“法治样本”。
  户籍改革,万众期待。翻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打破城乡户籍壁垒”“村里人可以落户城镇”“流动人口有望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读书、看病、养老福利”,亿万农民“进城安家”的梦想随之绽放。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整治酒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户籍改革……我国社会治理转型升级呈现喜人景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由“我说你听重管理”到“以人为本重服务”的理念得到强化;由“唱独角戏”到“社会协同”的共治氛围正在形成;由“和稀泥”到“依法解决”的矛盾化解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的宏伟蓝图,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庞大的流动人口,是我国一大特色,也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户籍改革全面启动,流动人口将享受均等公共服务,这既是此次改革的亮点之一,也是我国社会治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的生动体现。
  为方便百姓办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建立了一张政府为民办事清单,将民生诉求信息、困难群众信息等信息列入台账,限时督办。湖北积极推进农村网格化建设,以“信息下乡惠农、管理服务并重”为切入点,让老百姓实现了“办事儿不出村”的期盼。
  为解决道路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上海市运用大数据为交警装上“千里眼”,有效引导车流,化解上下班高峰期拥堵问题,同时利用数据分析做好交通事故预防,促进了道路交通的安全顺畅。河北邯郸交警支队探索借道左转“神招儿”,在现有道路条件下,通过在隔离带开豁口的方式,解决了城市十字路左转难题。
  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各级党委政府在创新社会治理中良策迭出、善治尽显。
  培育社会组织,让部分社会组织与主管部门“脱钩”,为社会组织“松绑”,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有序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的鲜明特点。《愿望树》就是北京西城区服务中心公益智库联合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打造的大型公益话剧,旨在提高自闭症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自信自立能力和自我改善能力”,并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特殊群体。
  遵法守法,用机制预防矛盾产生,以法治解决各类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的又一突出特征。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为信访制度的重大改革明确了方向和路径,“信访不信法”“以访压法”越来越没有市场。一切在法治轨道运行,既是老百姓合理维权的原则,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处理矛盾纠纷的准则。针对社会矛盾量多的现实,“枫桥经验”成为各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一大法宝,“家庭琐事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正在成为常态。
  治理有良方,创新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突出党政主导下的社会各方参与,突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突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朝着社会治理体制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大步前行,我们迎来了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局面。
其他文献
城市安全,特别是巨型城市的安全已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政府等组织要从风险评估、制度建设上预防灾难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当灾难来临时,急救就成为必须及时出动、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力量。目前,我国的城市急救面临“没法救”“不会救”“不敢救”这三大问题,如何破解?  医院爆满“没法救”  我国是世界上发生灾害较多的国家,据统计,近年来平均每年国内因各种灾害、事故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
要在中学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必须针对中学生这个特殊人群,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挖掘学校文化内涵,探究价值共识。西城外国语学校构建了以“和谐与发展——爱光、幸福”为主导的学校核心文化。校训“热爱生活,分享智慧,享受挑战”已经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文化共识。在此基础上,学校确定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要点:推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