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亡于人才观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均实行终身制,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君主个人能力越强、执政时间越长,政权就会越稳定,国家发展速度也就越快。不过也有例外。魏惠王执政长达51年,却被后人看成是典型的“能才庸君”,这一切都缘于他的奇特爱好。
  魏惠王酷爱熠熠生辉的珍珠,并奉之为国宝。一次,与齐威王因狩猎相遇于逢泽之畔,他提出要比国宝。齐威王问什么是国宝?魏惠王得意地说,国宝就是珠宝财货,比如他拥有的12颗硕大的珍珠就是价值连城的国宝,每颗均可照亮12辆战车。齐威王说,这不是国宝,真正的国宝是人才,比如自己最近求贤得到的邹忌、孙膑等治国贤才才是真正的国宝。魏惠王闻言很是难堪。
  古人修史讲究微言大义,仅仅是两国君主的平常闲聊当然不足以传诸后世,这段对话之所以被史家记载,是因为它映射出齐、魏两国君主的秉政理念。大争之世,土地、人口、财富当然是国力强盛与否的衡量标准,但人才的竞争力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此事过后,魏惠王想来想去心里不是滋味,于是发狠说要大兴敬贤求贤之风,听说哪儿有了人才就前去结交。但魏惠王的所谓大肆尊賢总显得有些功利。邹衍、淳于髡、孟轲等当世大家都跑到魏国瞧热闹时,魏惠王集体接见了他们,并真诚地问:“几位老先生不远千里莅临敝邑,将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呢?”孟轲当即回答;“君不可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
  魏惠王尊贤求贤热闹了一阵子,每每对往来大梁的大师恭敬迎送,来了好酒好饭伺候,离开的时候还厚礼相送,但一直没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因为魏国“敬贤”却不知道用贤,或者说不愿意用贤。对在列国朝廷已经成就卓然者趋之若鹜,不惜花重金聘请来兼任丞相,但对胸有大才却还籍籍无名的人常常嗤之以鼻,更甭说花钱培养人才搞风险投资了。
  其实魏国不但不缺人才,而且人才多得数不过来:商鞅、孙膑、乐毅、张仪以及吴起、范雎、尉缭子……都堪称文能治国武可安邦的大才,然而他们都离开魏国去为别的国家服务了,而且其中大多去了秦国。后来赢政能一统华夏,都是这些人殚精竭虑的结果。
  魏国人才济济却没能成为像秦国一样的强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魏惠王对人才外宽内忌,对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治国之策一律弃而不用,哪怕对方是公认大师且建议十分正确。与其说这是他以为自己天纵英明,不如说他根本还达不到类似战国有为君主爱才用才的宽广胸襟。
  为此后人总结道,战国大争之世,何物最宝贵?人才。魏国什么资源最丰厚?人才。魏国庙堂最不在乎的是什么?人才。如此一来,魏国不亡才怪。
  编辑/子玉
其他文献
1526年,捷克并入神圣罗马帝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与此同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承诺让捷克仍然保留一定的自治权,不论哈布斯堡家族的哪一个成员当捷克国王,都必须承认并遵守捷克王国的法律以及信仰等。  可是到了161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受封為捷克国王后,根本不提哈布斯堡家族曾经许过的承诺,对捷克的法律、议会统统不予理睬,从政治到经济到处插手,惹得捷克人愤怒不已。之后更是发生了一件让捷克人忍
法国国宝级女歌手、香颂(法语世俗歌曲)歌后伊迪斯·琵雅芙出生于巴黎,其父亲是杂技艺人,母亲是卖唱歌女。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父亲从军,母亲自顾不暇,她被托付给了祖母。祖母经营着一家妓院,善良的妓女们都很喜欢她,给了她母亲般温暖的关爱,生活的愁云惨雾渐渐被她展颜的微笑取代。  战后,父亲带着她在街头卖艺,一路颠沛流离。一天,父亲表演完杂技,观众起哄让她也表演一个节目。她窘迫不已,只得唱了她唯一懂得的一
嘉庆十九年(1814年)初,江苏巡抚张师诚与布政使一起喝茶闲聊。二人密谋,准备从财政银子中搞点儿钱花。张师诚问布政使,财政上能拿出多少钱?布政使略微盘算了一下,说六万两银子。那个时代没法炒股买期货,房地产又不火热,所以只能采购粮食——粮食储备毕竟是刚需,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接着,二人又叫来江宁知县蔡君弼商议具体事项。蔡君弼认为,这不是件小事,为了保证质量,应该在本地民营米业老板那里购买。原因是民
乾隆在世时,其治国理念是:国家大事交给几个对己忠心、做事细心的大臣办理即可,因而天下之大事,宠臣和砷办之八九。如此一来,和珅权倾一时,炙手可热。朝中自亲王以下无不巴结和砷,以求庇护。肃亲王曾送和砷两间京都黄金地段的铺面;上书房总师傅拜和坤为师,“往谒其门,至琢姓名于玉器献之,以博其欢”;嘉贵妃的亲哥每次做了美食,都要邀和砷一起畅饮;甚至连乾隆最宠爱的福康安也曾向和珅馈赠贵重珠宝求荣。  地方官员更
《封神演义》用一件小事概括了商汤如何夺取天下:有一天,商汤到郊外巡视,看到负责捕鸟的官员在山谷中张开四面大网,并且祈祷道:“从四方飞来的鸟,全都落到我的大网中吧。”商汤觉得太残忍,下令解开三面大网,并且更改祈祷词为:“想要去哪里的鸟,就飞往哪里吧;唯独那不想活的鸟,才会撞人我的网中!”诸侯听闻这件事,都认为商汤实在太宽仁博大了,陆陆续续归顺的就有四十多个。  人们看了这类故事,总是膜拜故事中仁君。
扬州八怪之中,擅画梅者颇多,金农(扬州八怪之一,他的故事请参阅本刊2016年6期)就评论说,汪士慎画梅的繁枝堪称“世上不食烟火人”。说这话的金农和他的徒弟也都是画梅圣手,不过在这几人之中,唯有汪士慎视梅花如己身,描摹一生。他爱梅不仅仅是欣赏梅高标逸韵的冰雪之姿,更是寄托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无限眷恋,所以他说“独有梅花动惆怅”,还说自己“一生心事为花忙”。  汪士慎的人生一开始就浸透着梅的冷香。歙县(今
大禹斩杀九恶龙之后,带领群众凿开龙门,挖通九条河流,历时十年,终于将洪水引入大海,彻底杜绝了天下水患……  大禹后脚刚迈入厅房,忽然白光一闪。他猛然回头,恰见一道霹雳当空落下,击打在新建成的黄河大堤上,发出轰隆巨响。黄河咆哮着冲垮了堤坝,成泱泱奔流之势。  “爹……”大禹话未出口,却见父亲的脸色霎时变得死灰一般,沧桑的脸如同老树皮般粗糙不平,浑浊的双眼仿佛也被那决堤的黄河之水染得如黄泥一般。  “
清朝末年,福灵寺是巴县(今属重庆)有名的寺庙。一天晚上,两个地保看见樵夫朱磊神色慌张地从寺院后门跑出,便将朱磊叫住,用灯笼一照,发现朱磊的衣服和手上都有血迹,遂带朱磊进入寺中察看。地保发现寺中仆役汪山死在地上,且汪山的床上被翻得乱七八糟,便认定朱磊图财害命,立即将朱磊捆绑起来送到县衙报官。  见到耿知县,朱磊说自己是冤枉的,他说汪山在庙中设有赌局,他本想去赢几个钱,但進庙后不见有人,就到汪山屋里去
神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众不同的心智。王守仁也一样,他不是私塾里成绩最好的孩子,却能够惊世骇俗地说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这种话,在科举至上的明朝,他就是一道不一样的烟火。  于是在熟读兵书之后,王守仁兴奋地找到父亲王华,表示自己不想走科举之路,而是想要效仿太祖平定四海。王华听后大怒,随手拿起书本将他打了个落花流水,然后勒令他好好反省。在当时的王华看来,王守仁不是有雄才伟略,只是太过年少,不
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的妻子埃莉诺出生于显赫的贵族家庭,当埃莉诺15岁时,已然出落为一个令人痴迷的少女,再加上她骑马、打猎、文学、艺术样样在行,让很多青年贵族垂涎欲滴。  埃莉诺15岁时,她的父亲去世。她所继承的领地阿基坦公国幅员辽阔,气候湿润,交通发达,物产丰富,不论谁得到这块土地,在欧洲大陆上的文化、财富、权力的控制力都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首先出手的是法兰西国王路易六世。1137年,在父亲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