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进化论吗?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_lili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其核心内容是: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在生存空间和食物都有限的情况下,生物都在“为生存而竞争”。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那些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将被淘汰。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积累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可能导致物种之间形成差异,甚至出现新的物种。
  然而,从《物种起源》出版的那一天起,围绕进化论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那么我们对进化论究竟了解多少?我们真的都懂进化论吗?最近,有专家撰写了一组文章,对人们在进化论上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剖析,阅读这些文章或许会让我们对进化论有一些更新的认识。
  
  误区1 任何器官都源于适应。
  
  并非每个器官都是适应的结果,也不一定都有存在的必要。比如鸵鸟的祖先是会飞的,在进化过程中,鸵鸟放弃了飞行,但它们还保留着—对没用的翅膀;又比如在一些蛇类体内发现的腿骨。再看看人类,我们身上也有很多无用器官,比如阑尾。为什么这些无用的器官没有被进化掉呢?这是因为还没来得及让它们彻底退场。
  
  误区2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方式。
  
  在一个人的胚胎中至少带有100个,甚至更多个新基因突变。这些新基因突变中的大部会逐渐消失,少量则遗传下去并扩散开来。因此自然选择对这些突变并没有筛选作用。换句话说,并不是生物遗传学上的每一次细微变化都源于自然选择,有时可能只是一种碰巧而已。
  
  误区3 进化一定提高生存能力。
  
  “适者生存”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读了。别以为进化总是增加了那些生存者的几率。自然选择能在任何水平进行,同样可以令个体越来越不适应,甚至灭绝。例如,转基因鱼因其基因有所改变,能产生更多的生长激素,长得更快、更大,但相对于野生种群来说,它们却更难适应野生环境。
  
  误区4 进化能让生命更适应环境。
  
  我们不停地被灌输这样的观点:动物越来越适应它们的环境,其实这与真相相差甚远。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大熊猫。大熊猫的爪子除了五趾以外还有一个“拇指”,由腕骨特化形成,而它真正的拇指和手掌长在一起了,于是它们只好把一段腕骨进化成拇指的样子。腕骨显然不如拇指好用,这样的“进化”就有些不适应环境了。
  
  误区5 进化的创新无所不能。
  
  进化没有那么神通广大,你看,人类就进化不出翅膀。再复杂的器官也是经过一步步的突变得来的,比如进化出翅膀需要很多先决条件,每一步突变都要比上一代多一些优势。飞行其实很耗费体能,鸟类祖先当初进化出翅膀也是为了让自己生存得更安全、吃得更多,是迫不得已的。对人类来说,前肢变成翅膀没有什么实用意义,还是留着那双勤劳能干的手比较好。
  
  误区6 进化让生命越来越复杂。
  
  人们愿意相信进化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人比猩猩复杂,猩猩比猴子复杂,猴子比大肠杆菌复杂,等等。不过进化本身或许并不存在目的性或者方向性,甚至在某些时候,自然选择会让生物物种趋向简单化。这其实很好理解,如果不需要它,自然也就很容易失去它。类似海星和海胆都没有大脑,但它们的祖先却可能拥有大脑的雏形,是进化把它们的大脑弄没了。
  
  误区7 “适者生存”即自私。
  
  “适者”不一定是简单的利己者,也可能是很好的合作者。大自然偏爱合作精神,合作才是适应自然选择的生存策略。一些科学家认为,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间的合作非常重要。例如,癌细胞就是这么一群“自私”的细胞,它们抢夺机体的营养,只顾自己的壮大,如果不被免疫系统除掉,或者不启动这些细胞的“自杀程序”,将给机体带来灭绝性的灾难,结果不堪设想。
  
  误区8 进化论没有预见性。
  
  尽管进化论的预测能力有限,但它还是准确地预测过很多事件的发生。达尔文曾预言地球的年龄非常大,并目将来能发掘出一些处于过渡期的生物化石,这些都在后来的研究发现中得到了验证。进化论还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例如,加入抗虫基因的农作物会让虫子们进化出抗药性,但如果在转基因农作物旁边种少量的普通农作物,就能大大减缓虫子进化的速度。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一来虫子们的生存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因而无须加紧进化出抗药能力。
  
  误区9 进化是随机的。
  
  变异虽然是随机发生的,但自然选择依然倾向于那些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变异。不过,机遇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拿鱼类来说,它们有多种多样的形体,但其中最常见的是纺锤形,这种形体可以减少湍流,将水流的摩擦力减少至最低限度。所有擅长快速游动的鱼类,都是纺锤形的。这当然不是谁精密设计出来的,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误区10 复杂的结构不是进化的结果。
  
  许多器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再复杂的结构也是逐渐形成的。比如,大肠杆菌的鞭毛的结构非常复杂,由近40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组成,而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两种蛋白质对鞭毛具有独特性,别的都有其他功能。还有一些细菌鞭毛形成了导向性,也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误区11 演化了一半的翅膀没有用处。
  
  在翅膀进化过程中的任意阶段,这个“半成品”的翅膀都是有用的。科学家研究认为,飞行动物的祖先是小型树栖哺乳动物,它们在树间穿行、跳跃,逐渐发展出皮翼,然后是滑翔,最终进化出翅膀,拥有了飞行的能力。在这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当然不能认为每一步都是无用的。
  
  误区12 变异只导致毁灭而不是创造。
  
  变异确实会损坏遗传信息,但有时也会产生不少新的性状,甚至新的物种。就拿人类消化牛奶的能力来说,由于人在断奶后即停止了奶制品的摄入,大多数人在10岁之前就已经失去了消化牛奶的能力。欧洲和非洲的几组人在数千年前开始食用家养牛后,各自获得了基因突变,由此即使长大成人了也能消化牛奶,这样的突变显然是非常有益的。
其他文献
远古死者融入洞壁  1993年,有人在意大利南部阿尔塔穆拉附近的拉马伦加洞中发现一具与洞壁合为一体的恐怖人骨架。科学家最近通过对骨骼样本进行线粒体DNA检测,发现这个死者是一名尼安德特人(已经灭绝的一个早期人种)。铀-钍测年结果表明,这个成年男性生活在大约15万年前。科学家推测,他很可能不慎坠入落水洞中,受重伤后饥饿而死。在之后的成千上万年里,尸体腐烂,剩下的骨骼逐渐融入钟乳石(由滴落自洞壁的水析
与人类的某些组织一样,处在顶层的蓝猴依赖于底层的支持。    肯尼亚西部。一阵急促、低沉的咆哮声从森林深处传来,接着,两群蓝猴出现了。这些猴子虽然叫“蓝猴”,其实它们的皮毛呈黑色或灰色,并不是蓝色的。两群蓝猴在树丛中对峙着,在它们之间似乎横亘着一条无形的分界线,双方都沿分界线平行地移动,偶尔向前猛冲一下,旋即迅速后撤。两群猴子每群都在50只左右。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些成年雌猴,个头有家猫那么大,它
地壳生于此消亡于此,这里的山脉比安第斯山还长,这里的峡谷比珠穆朗玛峰还高,这里是许多奇异生物的家园,这里还可能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所……但是,人类对这个神秘区域的了解远远少于对遥远月球的了解。事实上,直到19世纪中叶,人类对海面以下几十米的地方几乎还一无所知。但自那以后,随着海洋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视野最终延伸到了水下上万米处。本又介绍19世纪中叶以来海洋探测尤其是深海探测的一些重要发现。  
我们大家都知道,同种动物之间,特别是社会性动物之间是可以成为朋友的,比如鸟类、灵长类等;另外,人和其他动物之间也是可以成为朋友的,甚至彼此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那么,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是否也可以成为朋友呢?搜索一下我们的记忆,这样的事情似乎没有见过。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动物有着很强的领地意识,一旦有其他具有竞争性的动物进入自己的领地,两者之间通常就会发生一场激烈的争斗,以其中一方赶走另一方而告终。 
太阳系每2.5亿年闲适地环绕银河系的“银盘”一圈。但这条路径并非一路顺畅,太阳系每3000万年在银盘中沉降、冒出一次。有科学家推测,这或许与地球上发生的物种大灭绝有关,例如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恒星经过奥尔特云(位于太阳系外围,由小天体构成)所造成的扰动,会推动“云”中的一些彗星朝着地球奔去。在此过程中,或许就有彗星撞击了地球,从而引起地球的物种大灭绝。还有科学家相信,随着太阳系每次在银盘上下
编译 方陵生  人为什么成为人,而与人拥有共同祖先的猩猩为什么最终还是猩猩?这是科学史上最大的奥秘之一。    代遗传研究揭示,黑猩猩、波诺波猿(过去叫倭黑猩猩)和大猩猩非常相似,尤其是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差异不过1.6%。这个结果令人惊异——如此细微的基因差异为什么会使人成了人,而使与人拥有共同祖先的猩猩最终还是猩猩?这其中的关键是什么?一定有什么原因拖住了猩猩继续向前进化的脚步,但究竟是什么原因
陈博士带着阿玄住进了位于贝克街的巴洛克酒店。晚上,酒店里举行了一场钻石拍卖会。突然 现场一片漆黑,富翁格兰瑟姆伯爵丢失了价值连城的钻石……  第1关  找出右面这4张照片对应的鸟瞰图上的位置。  第2关  酒店屋顶是一个可能藏匿钻石的地方,清找出5处可疑的地方。  第3关  钻石饰品盒都有密码,把数字1~8填入空白处,使每一条直线上的数字之和都为30,就能解码,否则会爆炸。  第4关  圆形的钻石
法医人类学家利用传统的人类学和先进的计算机面貌成像技术,可以确定死者的性别、年龄和种族。如果尸体已经腐烂则通过法医昆虫学、DNA技术,以及对骨头的研究来确定死者的身份及其死亡时间、地点、原因……    苍蝇的诉说    1984年11月2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僻静处发现一女大学生被害。刑侦人勘察现场后一时难以判断死者确切被害时间。细心的法医昆虫学家却在尸体上发现了丽蝇卵,确定被害人是在气温20℃
因为海豚亲和善良的形象,我们总觉得海豚是一种可以信赖和充满爱的生物——“传递爱的使者” “天才的精神治疗师”……在这些众多的称号之后,现在海豚似乎又多了一个新的头衔——“水中助产师”。  2013年7月,一对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夫妻,亚当·巴林顿和海瑟·巴林顿决定在夏威夷一家名为天狼星研究所的机构中进行“海豚辅助分娩”。他们希望在海豚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即在水下,产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即使当时的情况
中职学校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到底学到了什么专业知识?学会了什么专业技能?提高了哪些综合素质?提升了哪些思想品德?增强了哪些职业能力?养成了哪些职业素养?他们将在企业里能胜任什么工作,承担什么任务?这些是每一所中职学校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中山一职)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认真总结办学经验,积极探索办“接地气”、符合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提出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