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平台患者个案管理在中老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z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患者个案管理在中老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期间本院中老年肠癌住院患者100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6.88±9.83)岁;试验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4.06±10.37)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互联网平台患者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心理状况、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前,两组中老年肠癌患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定量表(PG-SG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清蛋白、前清蛋白分别为(39.94±7.06)g/L、(0.33±0.06)g/L,均高于对照组(36.74±6.62)g/L、(0.25±0.05)g/L,PG-SGA评分为(4.26±1.38)分,低于对照组(5.96±1.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中老年肠癌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DT)、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DT评分为(2.68±1.67)分,低于对照组(4.52±1.47)分,FACT-C评分为(168.86±16.01)分,高于对照组(128.42±10.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0%(48/50),高于对照组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老年肠癌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案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和心理痛苦状况,提高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理念—主体—路径"的分析框架,系统梳理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治理逻辑与改革脉络.文章认为,从管制性治理时期到竞争性治理时期再到整体性治理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碎片化建构逻辑,实现了从"分化"到"整合"、从覆盖城乡到统筹城乡、从不公平到较为公平,并朝着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方向不断迈进.在不同时期,治理理念表现为"以公平优先"到"以效率优先"再到两者兼顾的演变;治理主体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冲突到协调的转型;治理路径实现从"自上而下"的垄断控制到"自下而上"的政策试验再到两者协同的跨越.文章最后指出
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在多种类型肿瘤治疗中获得显著的疗效,但仍有大量患者并没有从中获益,这些患者往往具有肿瘤突变负荷低、新抗原负荷低、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等特征。研究人员认为肿瘤可能存在其他未知免疫抑制途径。TIGIT是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分子,在多种肿瘤中可发现其表达异常,多个研究表明TIGIT能够导致免疫细胞功能障碍,与肿瘤进展、预后不良相关,通过阻断TIGIT可以逆转免疫细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