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抢钱“香港流”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av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打着经典续拍名号的那些喜剧片,却—部比—部烂。香港导演们看到内地市场大热,谁都想分—杯羹。
  悄悄融合
  
  《叶问2》热映的时候流行一句话:甄子丹负责叶问,黄晓明负责二。这句话挺损的,其实黄晓明的表演没有那么二,主要是他那个角色的性格有点二。我甚至觉得黄晓明的表演和香港导演、演员的风格还是比较匹配的,总比王渤在香港搞笑片里面的水土不服要好吧,更别提早期合拍片如《伤城》里的徐静蕾,完全游离在片外,她与梁朝伟的亲热戏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合拍片(本文特指内地与香港的合拍)在1997香港回归之后就已陆续出现,但真正蔚为大观却是在2004年1月1日CEPA政策正式实行之后。CEPA规定香港拍摄的华语电影经过内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不受进口配额的限制而提前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合拍片可享受国产片待遇,抽取内地票房的1/3。自此大量香港导演北上进入内地拍戏。
  由于中国本土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屈指可数,中生代导演非常匮乏,而第六代导演则倾心于国际影展和各类奖项,所以支撑市场的商业类型片则完全要靠北上的香港影人来承担主力。他们有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黄金十年的经验,他们在这里,也最先嗅到了中国电影扬帆起航的气息。
  试看今年上半年的国产片票房前10榜单,就会发现如今国产片已经深刻地留下了香港电影的烙印。几乎每一部片子,都有港人印迹,除了动画片《喜羊羊》不算,也就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还比较本土,但里面的玫瑰不也是香港明星莫文蔚扮演的吗?除此以外,从《叶问2》、《锦衣卫》、《大兵小将》、《未来警察》、《苏乞儿》到《全城热恋》、《花田喜事2010》、《越光宝盒》,甄子丹、成龙、刘德华、赵文卓、张学友……哪一部的主演不是香港人?但有意思的是,这些又都不是纯粹的港片。如果把它们冠以香港制造,那么至少留守香港本土的杜琪峰、尔冬升等人一定会大摇其头,所以,我们只能把这些新的含有大量香港元素的片子都称为合拍片了。看如今满地都是合拍片,要找一部纯粹的国产片还真不容易呢。
  《叶问2》当然是十足的香港班底,从监制黄百鸣、导演叶伟信、编剧黄子桓、动作导演洪金宝,使得《叶问2》基本约等于港片,为什么说“约等于”呢?这不是还有个黄晓明么。另一不为观众注意的细节是——《叶问2》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内地,它的第一出品方是河南影视集团,而参与投资的内地企业一共有5家。《锦衣卫》也是如此,主要演职人员都是港人,但女主角赵薇来自内地,出品方是上影集团,据说出钱的投资方多达十几家。《越光宝盒》是香港导演刘镇伟“大话西游”系列的后续之作,演员是两岸三地大杂烩,但投资却基本来自内地,珠影、小马奔腾、北京博纳是其出品方。其实,香港负责出人力和技术,内地负责出钱,也基本形成目前合拍片的一个主要模式。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大兵小将》是由成龙的公司投资拍摄的,成龙自己就是制片人,又是主演,但是他却邀请了内地的新人丁晟来担任编剧和导演。还有暑期档一部口碑票房都不错的小成本影片《人在囧途》,监制是文隽,导演是香港人叶伟民,但从演员到风格都非常“内地化”,王宝强和徐峥的喜剧与港派无厘头可完全不同啊。总之,现在的影片,特别是商业类型片,两地融合已经是大趋势了。
  今日的默契融合,是经过两地影人十几年的磨合才形成的局面。想想当年为了符合合拍片的条件,香港制片方随便点个内地女明星演女配,然后囫囵一起端上桌,徐静蕾、张静初都充当过这样的角色。但是有陈可辛这样的导演,不断在努力,从《如果·爱》到《投名状》再到《十月围城》,内容、演员。自动向内地靠拢,希望合作合拍更融洽。当然有些“靠拢”只是他的推测,所以才会有《十月围城》这样被他当作主旋律但内地观众不以为然的片子。
  
  烂片抢市
  
  香港导演的适应力是非常强的,香港影人的嗅觉也是异常灵敏的,中国内地这么大人口的观影需求就是他们的香饽饽。老外也看到了这个市场,但是无论早期哥伦比亚(亚洲)的投资策略,还是华纳尝试的建设影院策略,抑或米拉麦克斯的海外发行策略,离赚钱都比较遥远,也造成美国资金的浅尝辄止。毕竟它们没有拥有香港人的地利人和,也没有这个关键的CEPA优惠啊。香港人涌进来,到这两年,特别是今年,终于看到成效了。
  毋庸置疑,为了融合,香港导演们是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之一就是放弃他们所熟悉的一些题材类型,比如黑帮、警匪、鬼片等等;代价之二是在拍摄内容上的调整和让步。比如他们拍正剧时会自觉带上“民族自尊”色彩,像《叶问2》中把英国人拍得很坏,以前港片中也有坏警察头目,但不会如现在这样集中在英国佬身上。连十足的港片《岁月神偷》里面也刻画了唯一的坏人——个收保护费的英国“地保”,难道这些都是为了在内地上映的关系?还是说它在内地上映的版本被改了?杜琪峰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他不参与也不看引进内地的版本,完全交给发行方去删改。这个代价够大的。
  内地市场也同样在付出代价,让他们操练,让他们掘金,当拍出过经典的导演戴着锁链时,也会拍烂片,更不要说有些影人本来就是商人,为了趋利,拿快餐山寨片滥竽充数。最明显的表现在喜剧片上,香港无厘头电影本来是港片的重要一支,在周星驰那里走到巅峰,但最近打着经典续拍名号的那些喜剧片,却一部比一部烂。香港导演们看到内地市场大热,谁都想分一杯羹,暂时也拿不出什么新创意(在这点上,老怪徐克令人尊敬,虽然新片不一定卖座,倒一直坚持创新,从不重复自己),纷纷祭出经典续拍来赚取票房,比如去年黄百鸣的《家有喜事2009》,王晶的《大内密探零零狗》,还有今年刘镇伟的《越光宝盒》,部部“雷人”,票房却纷纷破亿。《家有喜事2009》情节苍白,因为是春节贺岁图个热闹也就算了;《大内密探零零狗》是真正的重复过去,吃老本,古天乐当然演不出周星星的无厘头,大s基本上哭就像在笑,笑倒像在哭;《越光宝盒》“打通任督二脉”,让内地、香港的演员大串联,可情节上不着边际,明明是戏说“西游”,倒变成了戏仿“三国”(赤壁),四五十个大小明星的演出更不明所以,难道是学《建国大业》的人海战术?这样的影片把香港喜剧积累的资源耗尽,真不知买票看了电影的观众是否还会第二次上当。
  其实在香港的电影世界里,跟风的情况一直没断过,一个题材流行了,马上出现一大批,《英雄本色》红了,众多江湖兄弟影片纷纷出炉,前两年《无间道》重振票房,警匪卧底又成新焦点。资金跟着热门题材转,誓把一个题材做滥,确是香港电影的一颗毒瘤,即使黄金十年,每年也有不计其数的跟风烂片。这是商业化的香港电影决定的,而这种急功近利也被带到了如今的内地电影市场。
  由于近来内地大量进入电影市场的热钱都是业外资本,对这个行当不熟悉,保险起见,他们会选择香港电影人这样的老面孔,还有他们的老创意,这也就是续拍和翻拍这么流行的原因—《新龙门客栈》、《倩女幽魂》等都在翻拍中,当然相信叶伟信和徐克还是会用心的,让我们不要对所有经典都失望。其实耐心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内地的资本还是香港影人,都需要耐心来拍出好片,使得市场有一个良性循环。
其他文献
他选择了死磕,和自己死磕,和生活死磕,和这个社会死磕着。十年后他放弃了死磕,因为这种活法太没劲。    我忍不住想,1992年时如果贾宏声没有遇到大麻,再或者他没有去演话剧《蜘蛛女之吻》,我们是否会迎来中国的罗伯特·德尼罗。2010年《昨天》在威尼斯放映时,老外们问过,“这个中国演员到底用的是什么毒品,弄得和家里人这么水火不容?”在场的一位中国电影人现在回忆说,当得知不过是大麻以后,那些外国观众很
贵州农民曹大和,在被送回家乡的火车上,在被乘务员捆绑了一夜之后,死了。2009年1月13日上午,从广州开往遵义的1291次列车列车长捆绑致乘客曹大和死亡一案,在贵阳铁路运输法院一审开庭审理。    身着深蓝色夹克的犯罪嫌疑人、1291次列车列车长黄建成出现在庭审现场。案发后,这位列车长留给公众的只是一个沉默、负重的背影,这是他首度公开露面,此前一直被取保候审在家。  2008年9月25日,贵州省仁
我们已经过惯了高碳的生活,一定要养成自觉的低碳习惯,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你会发现,只要你有心,完全可以在保证原本生活品质的情况下实现低碳。    今年的两会,低碳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很多代表、委员的提案都涉及“低碳”,两会临近闭幕,围绕低碳的讨论仍在热烈展开。谈及低碳经济以及社会上出现的“低碳风”、“伪低碳”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表示,很多人对低碳的概念认知不清,甚至可以说比较糊涂
“严厉版”和“温柔版”限购令目前产生的调控效果已开始出现分化,深圳、南京成交量锐减,退房潮涌动,投资客几乎销声匿迹;而上海、杭州等地仍波澜不惊,偶有退房现象但未必成“潮”。    调控分化    10月18日晚,21世纪不动产上海某门店经理小朱的手机响了。他有些激动,因为自从10月7日上海颁布楼市细则(被简称为“沪十二条”)以来,自己的业务量就直线下降,白天在门店都没什么事做,更别说晚上有客户来电
私房业主与房管部门签订的是经租申请书,房屋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国家。社会主义改造实际对私有出租房屋改造的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私房业主收取的是20%-40%的房租而不是赎买金,真正的赎买手续并没有进行,产权证由房主自己保管。直到1966年“文革”无政府时期,产权证被迫上缴。直至现在,“经租房”房主没有经过任何法律手续将产权转移给任何人或国家房屋管理部门。    五粮液声称“国家对房屋的经租实际已包
老朋友,也就是通过情感记忆来锁定我们的过去。因为,老朋友似乎就是一段历史的明证,失去一个朋友,可能会伤害你的历史,并且使得你对自己的人生旅程产生怀疑。    从“新上海百多图”到“新点石斋画报”,再到现在的“新良友”项目,刘大鸿这个来自青岛的上海新移民,总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挑动上海的老记忆和新变化。用上海作家蒋丽萍的话来说,刘大鸿对上海有特别的敏感,是有别于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老上海们相对麻木冷漠
从第一批发行的创业板企业来看,某些上市公司带有强烈的行政主导与可疑的利益输送色彩。说白了,如果企业不入当地政府的法眼,在中国很难上得了市。    “白露为霜秋草枯,风刀霜剑严相逼。”10月23日创业板举行启动仪式,之前有些不明就里的小散将开板跟上市混作一谈,纷纷传言这天将出现“霜降”。  等到真正开市的10月30日,竟然走出了创业板与主板比翼齐飞之势。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发行价,“亿元俱乐部”已经
每次在战争时为国家牺牲奉献的,总是在平时被国家遗忘的一群人。而那些占尽社会资源的优越者们,都以逃避社会现实为人生准则。  讲伊拉克战争的片子很多很多,《决战以拉谷》从父子情切入反映战争对年轻人的改变,《节选修订》用各种纪实形式的镜头拼贴出真实的战场,《会飞的乌龟》讲伊拉克饱受苦难的孩子们如何艰难成长。但《狮入羊口》不同,它想的是给人上一堂政治课。阿汤哥饰演一个满嘴雌黄的政客,说了许多冠冕堂皇的废话
食疗是我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方法,它运用中医理论,有意识地选择相关饮食,或者饮食与药物相结合来进行治疗。张悟本所引用的历史上有关食疗的经典言论,本身并没有错,毛病出在他们的滥用。因为饮食对于身体其实是双刃剑,运用得当,有益养生;运用不当,则会损害身心,甚至导致死亡。    时下正在热议的张悟本事件如同一个罗生门:  有人怒斥、有人力挺,有人观望、有人彷徨,悟本堂主的身份、学历、经历则
尔冬强的这个电影梦能实现吗?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美景,也许是黑白的基调,也许有些模糊,但有一点记者从不怀疑,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其实是一只迷失了家园的鸟。    “我常常幻想能像鸟儿一样自由地翱翔在天空,飞往任何一个我想去的地方。”这大概是尔冬强第一次拿起相机时突然掠过脑际的想法。30多年来,随着他走遍世界各个角落,随着他眼前的城市越来越嘈杂纷乱,随着农业文明的形态像岩石一样风化,他的视野越来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