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文欣赏与评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7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美妙的空间。但是,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不一样,欣赏与评述的能力也就不同。要培养学生欣赏与评述的能力,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把握主题、整体感知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还要在品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会欣赏文章字里行间的美,从而提高欣赏与评述课文的能力。
  【关键词】语感;整体感知;想象力;品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努力发掘出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揣摩、品味课文中表达感情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品悟出其中的美妙之处,从而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语言上得到美的享受,在情感上得到美的熏染,在思想上得到美的培育,而这需要学生拥有欣赏与评述课文的能力。欣赏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会去感受美好的事物,领略文中的韵味。评述的能力就是学生会评定文章的价值,对文章的优劣发表自己中肯的见解,理性的褒贬。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美妙的空间。但是,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不一样,欣赏与评述的能力也就不同,教师培养的重点也就不同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培养学生的欣赏与评述能力的:
  一、要培养学生欣赏与评述的能力,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感能力包含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它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多了,语感便会增强。语感能力增强了,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能力便加强,学生也只有充分理解了课文,才能谈及对文本的欣赏。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语言的能力,还是书面表达语言的能力,教师都应加强训练,特别是在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方面,力争要求学生把一句话、一个意思表达清楚、表达完整。例如,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一个有几个自然段?”学生往往会这样回答:“()个。”这时,教师就要他们回答完整:“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笔者在一次听课的过程中,看到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的:二年级语文上册里的一篇课文《场景歌》,里面都是一个个的量词短句,如一群飞鸟,一只海鸥,一队“红领巾”等,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这样说句子: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它在干什么?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时,老师再次进行了引导,最后,学生会把自己的意思完整地表达了出来:我看到了一只海鸥在海面上飞来飞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便会提高,进而书面表达也会加强。长期坚持,学生的语感能力便会有所提升。语感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理解的能力增强了,欣赏与评述课文的能力自然而然也就增强了。
  二、教会学生把握主题、整体感知,提高欣赏与评述的能力
  在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总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知人物的形象,提高欣赏与评述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学生初读完课文,笔者问:“读完了课文,你觉得文中的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能够初步感受到主人公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热爱祖国的品质。这样,在无形中便培养了学生欣赏文本的能力。因为他们把握住了文本的总体内容,才能谈及对人物的评价。故此,对处于欣赏能力初期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可利用好课堂这个阵地,先教会学生把握主题、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后,再让学生从重点语句中深刻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一步发掘他们身上的人性美,在深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欣赏与评述的能力也再次得到了训练。学习完文章后,笔者还会让学生摘抄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例如,文中的四字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生动形象的句子,让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等,这既让学生积累了习作的素材,还再次培养了他们欣赏与评述课文的能力。
  三、想象力的培养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欣赏能力与评述能力
  在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既是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构成语文能力的核心因素。想象力的培养是快速提高学生语文欣赏能力的根本途径。提升了想象力,便能理解和消化文章,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从字里行间“见人之未见”,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字里行间看到鲜活的生活。例如,在学习《桂花雨》一课,教“摇桂花”这一部分内容时,只有部分学生能从“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作者摇桂花的快乐,但理解不深刻。于是,笔者配乐范读这一段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摇桂花的画面,听完后说说当时是什么情景。如,大人喊孩子摇,桂花无声无息地飘落,纷纷扬扬,像一个个调皮的、快活的雨精灵,沾在人们的头发上,飘到肩膀上,落入怀抱中。这样,学生就进一步感受到了摇桂花的欢乐气氛,体会到摇桂花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也为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埋下了铺垫,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也获得了极大的美的享受,提高了语文欣赏的能力。学生欣赏的能力提高了,评述课文的能力自然也就拥有了。
  四、在品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欣赏文章字里行间的美
  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载体,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与营养剂,它可以使人的灵魂更加纯洁和高尚,使人的胸怀更加地博大和宽广。而品读,就是对文本的赏析、体味。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句式、不同辅助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在字里行间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了解作者独特的用心、领悟文章的奇美。如,在教学《搭石》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老人调整搭石、乡亲们面对面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和年轻人背老年人走搭石这些画面,感悟到了山里的人们纯朴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尊老爱老的美好品质。品读中,感受乡亲们走搭石时那协调有序,声音嗒嗒,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有声有色的美丽画面,也培养了学生感受自然美、艺术美、人性美的欣赏与评述的能力。
  确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美妙的空间。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的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切合实际培养他们对语文的欣赏与评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万军.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應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行程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一类数学题,通过对这类题目的解决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具体应用。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高年级行程问题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行程问题;解题策略  行程问题是一个关于速度、时间以及路程三者关系之间的运动体,同时也是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当中比较常见的一项内容,其中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程度比较大,是学生比
青少年期一般指从12-18岁年龄段,也就是初中、高中阶段,这阶段的青少年情绪多变,就像六月的天气变化无常。这阶段的心理与生理也是急剧转变的时期,如果没有家长或老师的合理疏导,是很容易发生问题的一个阶段。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青少年心理咨询就是专门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它的主要工作帮助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接受健康心理辅导。一些父母常年外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缺位,若隐患没有及时发现治疗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本文以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为例,探究以理论学习为导向,灵活组织职业生涯课前展示;以理论体系为基础,系统构建职业生涯实操手册;以理论实践为目标,科学开展职业生涯全程指导,从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理论性;实践性;相统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
本报综合消息 近期,“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在深圳市开展,青少年通过读书演讲、文艺活动、书画摄影等形式,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讲述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在鲜活故事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不断增进爱党之情。  福田區近日开展了“红色基因我传承·福田少年党史宣讲团”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红色精神”“深圳特区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党史”“红色人物”等来进行创作或摘选片段进行宣讲,由
【摘要】信息技术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动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中应用信息技术,将会促使教育发生深刻的变化。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思维体系的养成极其重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微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将教材资源与其它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稳步提升小学语文作文质量。  【关键词】微课资源
我们常常能听到或者看到“历史告诉我们”之类的说法,历史教师也会经常谈及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之类的话题,说明了历史思维的普遍性和对学生思考的重要性。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合
【摘要】走进新时代,生活和教育有了新的方向和指導准则,运用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来增加数学学习形式,用“接地气”的数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以此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血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用心去体验,在“接地气”数学活动中快乐地成长,是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听说读写;快乐高效  较其它学科而言,有些学生觉得数学课程枯燥单一,因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摘要】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英语教育,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终身职业发展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共同需要的各种必备道德品格和综合能力。英语口语教学是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种与别人沟通的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英语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加深,世界各国开始把它连成一个新的整体,英语一直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内经济合作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掌握好英语口语这项基本技能
【摘要】影视学是集文学、音乐、表演、舞蹈、美术为一身的综合性美学。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传媒技术的不断提高,影视资源的有效运用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进程,特别是高中写作教学来说,有着不可或缺的的地位。本文通过探索影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运用,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开创出一种新的视野,从而更新教学观念,为实现高中写作高效教学提供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影视资源;高中新课程;写作教学  一、当今影视
【摘要】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无论是在知识体系、教法学法、思维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很难迅速适应节奏快且容量大的数学学习生活,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小小山坡。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处理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作为小学高段组的数学教师,既要整体把握小学所学的知识点,又要为后续更高年段的学习做好铺垫,处理好小初衔接,降低小初数学坡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升初;小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