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三种公主形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迪士尼电影中的公主形象随着西方社会中女性生活状态与时代风貌不断演进,这些公主形象有“真善美”的代言,有彰显女性智慧的斗士,也有富有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在自由主义的演进中她们隐喻了西方女性,在“女权主义”的呼声中努力摆脱边缘化并最终赢得社会足够的尊重,逐步走向社会生活舞台的中央,人物塑造由扁平化趋向立体化,开始凸显独立的女性人格魅力。
  关键词:迪士尼动画;公主形象;公主电影;女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1
  一、完美童话故事中“真善美”的代言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迪士尼动画中,女性已根深蒂固地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庸,公主们要么需要父亲的庇护,要么需要等待王子的吻来唤醒,很难看到个人奋斗与自我救赎。善良、单纯的“爱”是被永恒歌颂的主题,它能打败邪恶的女巫、沉睡的魔咒,能诱惑美人鱼公主放弃动听的歌喉与长久的寿命,善良的“公主”们要么有经历磨难依然坚信美好的信心,要么有遭逢变故时贵人相助的运气,“真善美”必将战胜“假恶丑”的童话主题展现的直白而不假思索。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华特寄予了白雪公主慈父对爱女的呵护,强者对柔弱的怜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好运。王子甚至不需要了解公主的为人与品德,便会一吻定情拯救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公主也不需要自我努力与和坏人斗争,在危难时便会有王子披荆斩棘地来拯救。
  在迄今为止迪士尼“公主电影”的十四位正统公主中,包含贵族小姐、王室公主与王妃,共塑造了四位柔弱谦卑的传统女性:1937年《白雪公主與七个小矮人》中的白雪公主,1950年《仙履奇缘》中的仙度瑞拉,1959年《睡美人》中的爱洛公主,1989年《小美人鱼》中的爱丽儿公主。她们以爱为生,为爱牺牲,爱情是她们的终点,幸福生活是影片的结局。这部分电影虽然塑造了现实中不完美人们内心的完美乌托邦,但相比于后期的“公主电影”,主题单一、内容浅薄,男权主义偏重。
  二、彰显女性智慧与勇气的英雄
  在动画电影《小美人鱼》成功之后,迪士尼陆续塑造了五位勇敢、执着、富有智慧,具有独立思想的“女英雄”:1991年《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儿公主,1992年《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1995年《风中奇缘》中的宝嘉康蒂公主,1998年《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花木兰,2009年《公主与青蛙》中的蒂安娜。她们不再是在父亲庇护下的“金丝雀”,比起前四位传统的公主,她们拥有广阔的天地,不再是需要王子拯救的弱者,女性的地位发生改变,在公主的身上充满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意识。
  20世纪30年代之后女权运动的爆发,并在60年代到90年代席卷西方,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迪士尼公司20世纪末期的系列收购使其创作思维呈现出多元化,商业目的更加明显。
  《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儿公主是突破传统女性的先锋,她聪明独立,勤奋好学,充满进取精神。电影中野兽因为贝儿的吻解除了诅咒,这是迪士尼第一部需要公主拯救王子的电影,男女角色的互换体现了女性角色的力量。迪士尼公司在2017年再度翻拍,充分运用现代电影制作技术,使观众即使在完全了解故事内容的情况下依然挡不住“新公主电影”的魅力。
  到《风中奇缘》迪士尼已经不再满足于对童话的改编,从现实中寻找素材更能贴近实际,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宝嘉康蒂公主被塑造为亚裔公主的脸,白种人的身材,是根据西方男人的审美塑造的异域情调的理想化美人。她虽然与英国探险家相爱,但幸福生活并不是两人最后的结局,宝嘉康蒂用牺牲来证明了爱的可贵。
  三、凸显独立人格魅力的“新女性”
  20世纪70年代后“后女权主义”开始出现,反对“女权主义”这一术语,迪士尼在系列并购完成后逐步成为美国影业巨头,动画电影开始成为商业电影的主流之一,观众不再局限于青少年儿童。王子与公主的浪漫爱情不能再满足所有人的诉求,爱情逐渐成为电影情节的附属,亲情与个人理想成为歌颂的主旋律,女性的个人人格魅力得到彰显。
  2010年《长发公主》的乐佩公主,2012年《勇敢传说》的梅莉达公主,2013年《冰雪奇缘》的安娜公主以及艾莎公主,2016年《海洋奇缘》的莫阿娜公主,是思想独立新女性的代表。《勇敢传说》除了技术上的创新,主题内容具有迪士尼与皮克斯的完美融合。在中世纪的苏格兰,梅莉达公主抗争传统束缚,为自己争取到了真爱的权利,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女性已经奋起,努力与命运作抗争,相比于第一部“公主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其前后反差异常明显,公主成为拯救家园并为自己争取未来的救世主,也是从这部电影开始,亲情取代了爱情,成为“公主电影”的歌颂主题。
  电影《冰雪奇缘》中迪士尼第一次在一部电影里塑造了两位性格立体、反差鲜明、各具特点的公主,一位是活泼开朗、乐观执着、对家人和朋友极为重视的安娜公主,一位是端庄高贵、优雅矜持、有王者之相的艾莎公主。故事在两位公主之间展开,爱情成为辅助两位公主之间发展的辅线,“反爱情”倾向确立,“公主与王子”的门当户对再一次被打破,坏人由公主打败,男性由公主拯救,迪士尼在人物塑造上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937年第一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到2016年《海洋奇缘》,迪士尼动画电影塑造的公主形象从柔弱传统到独立真实,公主角色经历了巨大的蜕变,从扁平走向立体,由理想靠近现实。女权主义的崛起让“善良美丽”就能得到眷顾这一主题逐渐显得苍白,“独立真实”为自由而奋斗才能体现自我价值,迪士尼的动画用不同的叙事逻辑揭示着更深刻的内心美,用变革的思维刻画着一个个深入人心的、烙有时代印记的经典形象。
其他文献
摘 要:《东京尸鬼》可以说这几年兴起的“吃人动漫”的代表作之一[1]。血淋淋的吃人场面和“吃人”表象下掩盖着深刻的主题可以说是这类动漫的共同特点之一。《东京食尸鬼》描写了大量触目惊心的“吃人”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善恶、正义、人性等的思考。本文将分析作品中“吃人”表象下的主题。  关键词:《东京食尸鬼》;吃人;主题  作者简介:陈珍,男,山东日照人,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
目的:研制对DICOM接口的医学影像设备的静态图像进行采集和数据库归档管理的系统.方法:以CT、MR、CR、DR等影像设备为研究对象,按照DICOM标准,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在W
本文试以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学说入手分析西班牙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的“人性”符号矩阵,以求对作品做出清晰简明的解读,从而窥探出电影中人性的极善与极恶.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大众文化的日益盛行,电视节目的形态样貌得到了革新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受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提升,观赏性、思想性、艺术性的三位一体固有价值标准早已不能适应观众需求。在此基础上,互动性的影响力日渐加深并逐渐成为了电视节目的共同追求之一。无论是追求严肃客观的新闻节目,还是偏爱娱乐游戏的娱乐节目,互动在其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以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为例,从互动层面、互动形态、互
摘 要:本文试从大众文化视角分析冯小刚电影《大腕》,自中国对外开放以来,中国也掀起了学习并接受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文化热潮。《大腕》涵盖了后殖民中的文化,政治,性别,人种等元素。本文通过运用讽刺,夸张手法的片段翻译反映中西方文化碰撞等现象。  关键词:大众文化;翻译;文化碰撞  作者简介:齐欢(1993-),男,汉族,黑龙江省绥化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