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材料股骨在不同负荷情况下的生物力学分析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st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股骨有限元模型仅分析单一负荷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不同负荷条件下的骨应力应变分布有助于评估和预测疾病恢复情况并改善手术效果.目的:通过建立股骨三维模型,探索人体在不同姿势下股骨近端力学分布特点,明确股骨易骨折危险区域.方法:基于人体股骨CT影像资料,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以及Abaqus等三维重建软件建立股骨有限元模型,沿重力方向,在股骨冠状面与矢状面,分别成角-20°,-10°,0°,+10°,+20°,共5组工况,股骨头施加力300 N,股骨下段添加固定约束,观察股骨不同位置在不同角度生理负荷作用下的应力与应变的分布特征.结果 与结论:在冠状面+10°与矢状面-20°股骨的应力值与应变值出现峰值,股骨应力值整体分布:股骨干>股骨转子下>股骨颈,股骨应变值整体分布:股骨干>股骨颈>股骨转子下.患者髋内收10°站立位下与髋外展20°站立位下会使得股骨应力值与应变值增大,股骨整体力学所受负荷会增大.
其他文献
背景:细胞球三维培养模型在组织工程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但使用商品化超低吸附培养板进行细胞球培养的实验成本较高,因此需探寻一种细胞球成形的替代策略,推动细胞球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目的:采用琼脂糖和聚丙烯酸模具,并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细胞球三维培养模型,部分模拟细胞体内生存的微环境.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前体成骨细胞,依次使用明胶与海藻酸钠对小鼠前体成骨细胞进行层层自组装处理(层层自组装-小鼠前体成骨细胞),同时分别制备明胶包裹与海藻酸钠包裹的小鼠前体成骨细胞.分别制备琼脂糖凝胶涂层培养板与琼脂糖凝胶微孔板,观
背景: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L型”切口易发生皮瓣坏死等并发症,而撬拨复位后空心螺钉内固定可以很好地避免此问题,但仍然缺乏内固定效果的评价.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2种固定方式的固定效果与力学稳定性.方法:筛选1名男性志愿者(25岁,身高175 cm,体质量75 kg),应用断层CT对胫骨中段至全足行全层连续扫描.通过CT扫描数据,建立完整跟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分别行锁定钢板固定(锁定钢板组)及撬拨复位后空心
背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后并发反复性假体脱位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目前对反复性假体脱位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仍较少,因此学术界针对并发反复性假体脱位的原因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影响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后反复性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在苏北人民医院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42例,依据术后2年内的脱位情况分为无脱位组(n=54)、单次脱位组(n=50)与反复脱位组(n=38).收集可能导致术后假体脱位及可能发展成反复性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影响反复
背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一种强效干细胞动员剂,在心肌梗死早期使用可以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心肌梗死缺血区,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抑制心肌纤维化.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n=7),另外取7只大鼠仅穿线,不结扎,作为空白对照组.治疗组于建模后24 h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μg/(kg?d)],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于相同部位注射相应体积生理盐水,1次/d,共5 d.4周
背景: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是研究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目的:总结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近5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lP)、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针刺治疗帕金森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检索词包括:“帕金森病;帕金森;震颤;颤证;针刺;电针;针灸;动物模型;鼠;猴;兔;动物;实验研究;Parkins
背景:经皮椎体强化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重要治疗方式,但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其存在的局限性逐渐显露,众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改良.目的:拟从导航定位及手术入路方式、骨折复位系统及防骨水泥渗漏技术、骨水泥材料等成分方面阐述经皮椎体强化术的改良与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2000年1月到2020年4月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tic
目的:脑性瘫痪因其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佩戴踝足矫形器是该病一项重要治疗措施,但关于其改善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效果方面还不十分确切.为此,文章系统评价了踝足矫形器改善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第一作者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09-09.根据制定的入组标准,纳入有关踝足矫形器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的随机对照试验.至少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数据,使用Cochra
背景:虽然LEWINNEK等提出的髋臼假体放置的“安全区”概念[外展角(40±10)°、前倾角(15±10)°]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髋臼假体在Lewinnek安全区内时对髋臼骨质和假体应力分布的影响缺乏生物力学研究.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不同材料髋臼假体(陶瓷衬对陶瓷头,聚乙烯衬对金属头)在Lewinnek安全区内时对髋臼骨质和假体的应力分布特点.方法:对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建立骨盆有限元模型,采用不同材料组合的髋臼假体安放位置在Lewinnek安全区内(共18种不同安放位置)建立髋关
背景:目前国内外可见大量关于健侧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或者患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均具有提升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研究,而对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采集步态参数,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偏瘫步态的影响.方法:36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伪刺激组,每组各18例,均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Magneuro100型经颅磁刺激仪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8字形线圈与患者颅骨健侧对应的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区域脑部表面相切,设定刺激频率为1
背景:虽然张力带技术能够刺激皮肤再生修复皮肤缺损,被成功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最适宜皮肤再生的张力大小尚无定论.目的:探讨不同张力刺激对皮肤缺损模型大鼠皮肤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3月龄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3D打印的椭圆形皮肤固定装置固定SD大鼠背部皮肤,建立大鼠背部皮肤缺损创面模型,3D打印张力带装置固定在皮肤边缘,绑鞋带原理安装硅胶袢,并通过拉力检测器调整硅胶袢的不同张力参数(0,0.2,1 N).造模术后当天、3 d和7 d观察测量皮肤缺损面积的变化;造模术后7 d取创面边缘皮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