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磺胺甲唑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来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q87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方磺胺甲唑为治疗肺孢子菌肺炎、弓形虫脑炎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关键用药,也是艾滋病免疫力低下患者预防感染的首选用药.其引起骨髓抑制多表现为轻度,引起重度骨髓抑制国内外文献报道罕见,本文报道1 例在接受复方磺胺甲唑治疗后出现的可逆性骨髓衰竭患者,对诊治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血流量限制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对下肢骨科术后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肢骨科术后4~12周患者3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根据渐进抗阻原则进行肌力训练,观察组使用血流量限制结合低强度抗阻肌力训练.等速伸膝峰力矩、超声下股四头肌肌肉形态、肢体围度、静态稳定极限用于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肌肉力量、肌肉形态、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伸膝峰力矩、股直肌厚度及横截面积、静态稳定极限、肢体围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观
目的:探讨分析四肢联动训练对SCI患者躯体功能及心理控制源的影响.方法:选择SCI损伤程度为D级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四肢联动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量表、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 Ⅱ)量表、脊髓独立性评定Ⅲ(SCIM Ⅲ)量表、表面肌电(sEMG)及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五个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ISNCSCI量表中各指标、W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和Th17、Treg 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儿70例作为感染组,84例未合并肺部感染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未感染组,另纳入65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入组者临床资料及血液生化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10、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Treg、Th17细胞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Notch1 mRNA、Hes1 mRNA表达水平,Person相关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脑脊液Xpert MTB/RIF三种快速实验室检测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原山东省胸科医院收治的脑膜炎患者105例,其中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47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8例.分别进行外周血T-SPOT.TB、脑脊液ADA、脑脊液Xpert MTB/RIF检测,分析单项及三项联合检测(任一项阳性)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
目的 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300例,分析其病历及临床资料,对可能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间、单次置管穿刺次数、导管移动、合并糖尿病、白细胞计数以及置管部位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间≥60 d、导管移动以及合并糖尿
目的 了解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5年1月—2020年9月确诊为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乌尔新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5.2±11.8)岁;5例(35.7%)患者为社区感染,9例(64.3%)患者为医院感染.13例患者(92.9%)入院时存在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8例,57.1%)最为多见.14例患者中,5例(35.7%)为血流感染,4例(28.6%)为腹腔内感染,3例(21.4%)为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性病门诊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感染人群及特征,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1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就诊且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统计分析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核酸检测结果.结果 893例患者中,男性496例,女性397例,平均年龄(36.2±10.9)岁.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0%、11.2%和42.7%,其中男性淋病奈瑟菌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多黏菌素E1、E2浓度.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样品.采用Waters UPLC-API4000QTRAP进行测定,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XB-C18柱(100 mm×2.1 mm I.D.,2.6μm),以0.1%甲酸溶液:乙腈-甲醇(体积比1:1)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分析时间为3.5 min.多黏菌素E及内标多黏菌素B1的离子对分别为多黏菌素E1 m/z 390.7→101.3、多黏菌素E2
目的 分析围产期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医院产科收治的围产期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数据.结果 17031例产妇共确诊44例血流感染,其中剖宫产41例(93.2%),34例(77.3%)至少有1种妊娠期合并症,34例(77.3%)合并胎膜早破;43例(97.7%)留置导尿管.44例患者初始症状均为发热,其中12例伴随寒战,经及时的抗菌药物治疗后,均痊愈出院.44例患者共分离菌株47株,其中革兰阴
目的 探讨米替福新对临床分离耐氟康唑白念珠菌耐药性的影响,对米替福新降低白念珠菌耐药性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 复苏实验室冻存的25株临床分离耐氟康唑白念珠菌,采用棋盘式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米替福新与氟康唑联用时的MIC,并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评估药物联用的协同效果;通过RT-qPCR检测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外排泵基因CDR1和CDR2的表达水平,并通过罗丹明6G外排实验和ATP含量测定评估米替福新对外排泵活性的影响.结果 米替福新和氟康唑对部分耐氟康唑白念珠菌(11株,44%)表现出协同抑菌效果,而且这部分